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MCU > 单片机技术应用 > 分析TCP/IP协议栈代码之ARP(STM32平台) -
本文所属标签:
为本文创立个标签吧:

分析TCP/IP协议栈代码之ARP(STM32平台) -

来源: 网络用户发布,如有版权联系网管删除 2018-09-06 

[导读]
1. ARP的简介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ARP为IP地址到对应的硬件地址之间提供动态映射。从逻辑Internet地址到对应的物理硬件地址需要进行翻译。这就是ARP的功能。ARP的功能是在32 bit的

1. ARP的简介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21ic.com/app/mcu/201806/764631.htm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

ARP为IP地址到对应的硬件地址之间提供动态映射。从逻辑Internet地址到对应的物理硬件地址需要进行翻译。这就是ARP的功能。ARP的功能是在32 bit的IP地址和采用不同网络技术的硬件地址之间提供动态映射。


2. ARP的应答流程


任何时候我们敲入下面这个形式的命令:

[html]view plaincopy

  1. %ftpbsdi//示例而已

都会进行以下这些步骤。这些步骤的序号如图 4 - 2所示。

1) 应用程序FTP客户端调用函数gethostbyname(3)把主机名(bsdi)转换成32 bit的IP地址。这个函数在DNS(域名系统)中称作解析器,我们将在第1 4章对它进行介绍。这个转换过程或者使用DNS,或者在较小网络中使用一个静态的主机文件(/etc/hosts) 。

2) FTP客户端请求TCP用得到的IP地址建立连接。

3) TCP发送一个连接请求分段到远端的主机,即用上述 IP地址发送一份IP数据报(在第1 8章我们将讨论完成这个过程的细节) 。

4) 如果目的主机在本地网络上(如以太网、令牌环网或点对点链接的另一端) ,那么IP数据报可以直接送到目的主机上。如果目的主机在一个远程网络上,那么就通过 IP选路函数来确定位于本地网络上的下一站路由器地址,并让它转发 IP数据报。在这两种情况下,IP数据报都是被送到位于本地网络上的一台主机或路由器。

5) 假定是一个以太网,那么发送端主机必须把 32 bit的IP地址变换成48 bit的以太网地址。从逻辑Internet地址到对应的物理硬件地址需要进行翻译。这就是 ARP的功能。ARP本来是用于广播网络的,有许多主机或路由器连在同一个网络上。

6) ARP发送一份称作ARP请求的以太网数据帧给以太网上的每个主机。这个过程称作广播,如图 4 - 2中的虚线所示。 ARP请求数据帧中包含目的主机的IP地址(主机名为bsdi) ,其意思是“如果你是这个IP地址的拥有者,请回答你的硬件地址。 ”

7) 目的主机的ARP层收到这份广播报文后,识别出这是发送端在寻问它的 IP地址,于是发送一个ARP应答。这个ARP应答包含IP地址及对应的硬件地址。

8) 收到ARP应答后,使ARP进行请求—应答交换的IP数据报现在就可以传送了。

9) 发送IP数据报到目的主机。

3. ARP的分组格式


?以太网报头中的前两个字段是以太网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目的地址为全 1的特殊地址是广播地址。电缆上的所有以太网接口都要接收广播的数据帧。

?两个字节长的以太网帧类型表示后面数据的类型。对于 A R P请求或应答来说,该字段的值为0 x 0 8 0 6。

?硬件类型字段表示硬件地址的类型。它的值为 1即表示以太网地址。

?协议类型字段表示要映射的协议地址类型。它的值为 0 x 0 8 0 0即表示I P地址。它的值与包含I P数据报的以太网数据帧中的类型字段的值相同,这是有意设计的(参见图 2 - 1) -忘了截过来了。

?接下来的两个1字节的字段,硬件地址长度和协议地址长度分别指出硬件地址和协议地址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对于以太网上I P地址的ARP请求或应答来说,它们的值分别为6和4。

?操作字段(op)指出四种操作类型,它们是 ARP请求(值为1) 、ARP应答(值为2) 、RARP请求(值为3)和R ARP应答(值为4) (我们在第5章讨论RARP) 。这个字段必需的,因为ARP请求和ARP应答的帧类型字段值是相同的。

?接下来的四个字段是发送端的硬件地址(在本例中是以太网地址) 、发送端的协议地址(IP地址) 、目的端的硬件地址和目的端的协议地址。注意,这里有一些重复信息:在以太网的数据帧报头中和ARP请求数据帧中都有发送端的硬件地址。

对于一个ARP请求来说,除目的端硬件地址外的所有其他的字段都有填充值。当系统收到一份目的端为本机的 ARP请求报文后,它就把硬件地址填进去,然后用两个目的端地址分别替换两个发送端地址,并把操作字段置为 2,最后把它发送回去。

--------------------------------以上内容整理于《TCP/IP协议详解:卷1》----------------------------

理是那个那个理,但是过于抽象了,不过是基础,看完上面再看实现,那感觉很爽的~~~

------------------------------------------以下内容产生于代码及分析--------------------------------------

4. ARP的宏定义实现

以太网协议而非802.3协议,看ETH命名的头名字就晓得了,地址位置可以结合两个header算算就出来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ARP*******
//ARP包长度
#defineETH_ARP_PACKET_LEN28

//硬件地址长度值
#defineETHTYPE_ARP_L_V0x06
//协议地址长度值
#defineETHTYPE_ARP_PROTOCOL_SIZE_V0x04
//操作码位置2字节
#defineETH_ARP_OPCODE_H_P0x14
#defineETH_ARP_OPCODE_L_P0x15
//ARP请求操作码值
#defineETH_ARP_OPCODE_REQUEST_V0x0001
#defineETH_ARP_OPCODE_REQUEST_H_V0x00
#defineETH_ARP_OPCODE_REQUEST_L_V0x01
//ARP响应操作码值
#defineETH_ARP_OPCODE_REPLY_V0x0002
#defineETH_ARP_OPCODE_REPLY_H_V0x00
#defineETH_ARP_OPCODE_REPLY_L_V0x02
//发送者源硬件地址位置6字节
#defineETH_ARP_SRC_MAC_P0x16
//发送者源IP地址位置4字节
#defineETH_ARP_SRC_IP_P0x1c
//目标硬件地址位置6字节
#defineETH_ARP_DST_MAC_P0x20
//目标IP地址位置4字节
#defineETH_ARP_DST_IP_P0x26

5. ARP的实现函数

以太网的header在ARP的header之前,很简单的,介绍先。

配置以太网的头,为14字节:6字节目的mac地址+6字节源mac地址+2字节协议类型,如图4-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makeareturnethheaderfromareceivedethpacket
voidmake_eth(unsignedchar*buf)
{
unsignedchari=0;

//copythedestinationmacfromthesourceandfillmymacintosrc
while(i{
buf[ETH_DST_MAC+i]=buf[ETH_SRC_MAC+i];
buf[ETH_SRC_MAC+i]=macaddr[i];
i++;
}
}


展开就是这样的,看看宏定义是否与此一一对应呢。


在判断为arp请求之后,填充以太网的头之后响应arp请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voidmake_arp_answer_from_request(unsignedchar*buf)
{
unsignedchari=0;
//配置以太网的头,为14字节:6字节目的mac地址+6字节源mac地址+2字节协议类型
make_eth(buf);
buf[ETH_ARP_OPCODE_H_P]=ETH_ARP_OPCODE_REPLY_H_V;//arp响应
buf[ETH_ARP_OPCODE_L_P]=ETH_ARP_OPCODE_REPLY_L_V;

//后面的ARP_DEBUG插入此处即可。

//fillthemacaddresses:
while(i{
buf[ETH_ARP_DST_MAC_P+i]=buf[ETH_ARP_SRC_MAC_P+i];
buf[ETH_ARP_SRC_MAC_P+i]=macaddr[i];
i++;
}

i=0;
//filltheipv4addresses
while(i{
buf[ETH_ARP_DST_IP_P+i]=buf[ETH_ARP_SRC_IP_P+i];
buf[ETH_ARP_SRC_IP_P+i]=ipaddr[i];
i++;
}

//eth+arpis42bytes:
enc28j60PacketSend(ETH_HEADER_LEN+ETH_ARP_PACKET_LEN,buf);
}

当然,响应ARP请求的前提是你得确定有人向你发出ARP请求(下面那个函数就是了),并且这个人是谁,你是要知道的(通过发送者的IP和MAC地址),这个很容易,本协议是将地址放在几个全局变量里面的,大家就都知道了,虽然全局变量用起来很爽,但是对模块化以及后期维护带来的不便也是很大的。

检查是否为合法的eth,并且只接受发给本机的arp数据,此函数在上面那个函数之前被调用,再下面的代码就是演示的例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检查是否为合法的eth,并且只接受发给本机的arp数据
unsignedchareth_type_is_arp_and_my_ip(unsignedchar*buf,unsignedintlen)
{
unsignedchari=0;

//帧长度不得小于以太网的最小帧长度值,即46-除以太网头和CRC检测
if(len{
return(0);
}

if(buf[ETH_TYPE_H_P]!=ETHTYPE_ARP_H_V||buf[ETH_TYPE_L_P]!=ETHTYPE_ARP_L_V)
{
return(0);
}

//不是发给本机IP地址的不接收,那么如此说来,我在这里可以设定监听其他IP的信息!
while(i{
if(buf[ETH_ARP_DST_IP_P+i]!=ipaddr[i])
{
return(0);
}

i++;
}

return(1);
}



              查看评论 回复



嵌入式交流网主页 > MCU > 单片机技术应用 > 分析TCP/IP协议栈代码之ARP(STM32平台) -
 

"分析TCP/IP协议栈代码之ARP(STM32平台) -"的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

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