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乳山的一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老话儿来历
身为乳山人,经常会听到身边人讲一句“八里甸还熊其小孤山么?”表示不服气,问了好多人这句话的来历却是摇头不知。今天咱就走走这俩村,问问村儿里老人到底是咋回事!
八里甸村名的来历是这样的,由于村子距离东西两侧的黄疃、大孤山、王家口等村都是八里地,于是就叫八里甸了。
八里甸是个大村子,村委会的牌子上介绍有550户,1370人,民房670栋,闲置房120栋,耕地更是多达2400亩,还有很多很多山岚。
这还真是个老大的村子,即便是在乳山也不算小村。
从下面两幅图上能看出来,这八里甸村西南东三面都是大片的泊地,肥沃的很,绝对是产粮大村。
再来看看小孤山的情况,跟八里甸村相邻3里地,鸡犬相闻来形容应该不为过吧,反正我知道狗耳朵肯定能听见。
小孤山比八里甸看起来是要小一点,但是这里同样是人杰地灵,很出人才。村里晒洋洋的老大爷亲口告诉我三几年的时候他们村就有很多地下工作者呢。
不过这小孤山的土地就不如八里甸的好了,山地偏多,产粮估计是没有八里甸多了。
山地航拍出来非常漂亮,弯弯曲曲的小路和层层叠叠的梯田在空中看起来俊是了!
小孤山村的老百姓是绝不肯浪费一点土地的,把沟壑里巴掌大的地块都充分利用起来了。
两村的整体情况咱们基本上看完了,咱还是挨个村进去看看,找个老大爷了解了解情况吧。八里甸村的老房子都在村子西北,很多墙头上都长满了狗尾巴草!
谁家门口栽的瓜蒌,这玩意从头到脚都是药材,全身都是宝。
八里甸村西北村委大院前有片空地,正好赶上今天是集市,人还不少呢。
赶紧找个老大爷打听一番,“大爷,我听说咱村有个呱叫小孤山不熊其八里甸,这是怎么来的啊?”
大爷不乐意地瞅了我一眼说:“是八里甸不熊其小孤山啊小伙子!”
“是这样啊,那还有什么说法么?”
“阔不是的,俺八里甸子村地多山岚子也多,老辈子全靠地吃饭的时候,过日子还能熊其他们小孤山村么?你说是不是?”
嗯,貌似有道理,不过这凭空也没这么攀比的啊,我觉得肯定还另有故事,得再问问。
竟然还有卖服装的,这大叔还真会迎合客户群,全都是农村阿姨们穿的衣服。
今儿天气不糙,村里老婆儿也出来晒太阳了,这眼瞅着都晌了还不回家做饭给老头吃么?
一只老猫懒洋洋地从老房门口走过去,关键问题是这新农村的老房子都粉刷的黄不拉叽的太丑了,你说老太太穿个新新媳妇的衣服能好看么?还不该全村的老太太都给人家穿上了.....
村里空置的房屋很多,看起来这条老胡同很长时间没人走了!
拴马石上栓个小丫头,下次考试还打那么几分就把你栓这儿了,省得老师天天找我告状!
这大爷得多有闲工夫啊,把棒棒塞儿一根根堆得这么整齐,估计是有强迫症了,看不得一丝杂乱。
我把小雪喊过来看,“你好好看看啊,再想想你那个书包整理的跟个狗窝一样乱,真是好意思!”
连粪堆都用蛇皮袋子扣上了,新农村环境整治的真不错,上面还盖了一个草包!同志们啊,看好了,那真是个草包啊,也有叫网包的,这东西一般都是拿来装草的。最初都是用草绳编制的,小时候就是天天拖着这玩意上山搂草掰棒棒,看着还真亲切。
再去小孤山村瞅瞅,问问小孤山村的大爷们怎么解释这句话!一下车就看见了村委大院,门敞开着就赶紧进去找人问问。
真巧,村里的几位老大爷在修族谱,四五张特大号的喷绘纸铺在地上正忙活着呢。我围了上去问几位老大爷,“老大爷,忙呢?跟您们打听个事儿,就是咱们这有个老话儿叫八里甸不熊其小孤山,到底有啥来头呀?”
几个老大爷一听不乐意了,嚷嚷着,“什么呀,是小孤山不熊其八里甸,他们村才出几个人才?”
得,这又pk上人才了,您老人家还是细细说说由头吧。
大爷点上一根烟慢慢说了,“在老早啊,也就是三几年吧,俺们小孤山村就有不少同志在外面搞地下工作,等解放以后哇回来的共产党自然也多,开展工作就比八里甸村早,村里老百姓这积极性不用说了嗷嗷高啊。”咳咳,老大爷被烟呛了一口,继续说道,“唉,不过呀,这八里甸村儿大,地也比俺们多,所以人家年年交公粮的时候都比俺们村排场,这不让外人看笑话么!俺村些积极分子就不干了,嚷嚷着咱小孤山也不熊其八里甸,他们交100斤咱们饿着肚子也得交110斤,呵呵,就这么传开了!”
原来是这样的,不过我可不能全信这几位老大爷的话。这因为积极缴纳公粮产生的谁都不服谁的劲儿肯定是源头,但是究竟是八里甸不熊其小孤山,还是小孤山不熊其八里甸两村人都各执一词到现在也互相不服气。的确,俩村现在都干净整洁,新农村建设都搞得非常不错。
看看人家小孤山村,老井旁边竟然安装了直饮水站,这不跟村里老井过不去抢人家买卖么?别说老井怨恨在心了,我看了都不舒服,这还是农村么,怎么搞得像城里一样了。
农村就应该是这样的!
没有粪叉和抓的村还有什么乡村气息!
拴马的石头原来还有一大截插在墙里,貌似这么短短的一截也不经拽啊,牛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啊,用点劲不就自由了么!
木架子车还在用的倒是少见,真能收拾个东西啊!
画面中间的大爷说了,这哪是能收拾啊,它现在就是我的腿了,腰不好,我拿它当拐棍儿呢!没了它就没法走路了......
以前的房子房坡瓦下面都是苇草编的,保暖性比现在的油毡纸可好多了。
小孤山村中的一条大沟里好多的姜洞,粮食不值钱还是发展经济作物的好。
这是谁家孩子高大上的玩具,人家喜欢直接搞一个放自家花园玩,土豪啊!
吃晌去了,还能听到屋里炒菜的声音和饭菜的香味儿,完全忍不住要进去的冲动啊,小雪在后面拽着我,“老爸,你可别进去了,里面的狗叫的跟牛一样响,不怕咬啊!”
赶紧沿着村里小道一溜烟地跑啊,时不时扭头回头看看狗撵出来没有!
小孤山村的小伙就是这么帅,虎头帽一戴比谁都帅!
小孤山村的记忆馆,挺好的个民俗游览地,新铮铮的大门紧闭着挺煞风景的,难不成里面都是金银珠宝?要是全是旧时的农具锅碗瓢盆木架车之类的就敞开了让大家伙看看呗。
你看看人家这旁边的地瓜干儿就亮堂堂的在外面享受阳光的滋润,等晒到巴艮巴艮的时候才好吃了。
俩村之间的呱儿也打听清楚了,村也逛完了,都晌歪了,赶紧回家吃饭喽。
各位看官看完了帖子别忘了关注下俺的微信公众号哈,名称:黑客影像 hk-photo,各类自驾旅行游记、山村回忆、家乡美景都有哦!
查看评论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