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嵌入式操作系统 > Android > 国家九部门向校园欺凌暴力“亮剑”业内人士聚集“治爆”新规
本文所属标签:
为本文创立个标签吧:

国家九部门向校园欺凌暴力“亮剑”业内人士聚集“治爆”新规

来源:网络整理 网络用户发布,如有版权联系网管删除 2018-07-26 

  近日,国家教育部、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向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亮剑”。监管与整治并重,教育与惩戒共存,《意见》对学校日常安全监管、校园周边综合治理、落实家长监护责任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说明。那么,这份被网友冠以“史上最严”的措施究竟有哪些“狠招儿”?教育主管部门、一线教师以及家长又有哪些看法?对此,本报记者进行了走访。 

  防与治结合打出“组合拳”

  辱骂扇耳光、扒衣服拍裸照、逼同学喝尿……近年来,触目惊心的中小学生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屡见报端,其手段残忍令人惊愕,不仅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也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此次,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的《意见》对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厘清了基本思路。

  记者梳理《意见》获悉,各方加强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预防欺凌和暴力的免疫力;学校建立处置预案、早期预警、始终处理和事后干预机制,特别要关注学生有无学习成绩突然下滑、精神恍惚、情绪反常等异常表现及产生的原因,对早期发现的轻微欺凌事件,实施必要的教育、惩戒。各综治单位通过人防、技防、物防等措施拧成“一股绳”,为校园周边营造良好环境。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中小学生必须依法依规教育惩戒,犯罪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必须坚决依法惩处。对校外成年人教唆、胁迫、诱骗、利用在校中小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必须依法从重惩处。要建立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及时报告制度,严格保护学生隐私,防止泄露有关学生个人及其家庭的信息,特别要防止网络传播等因素导致事态蔓延,使受害学生遭到“二次伤害”。同时,家长要增强法治意识,加强对孩子的管教。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未成年学生对他人的人身和财产造成损害的,监护人将跟着“吃瓜落儿”。

  各方“手牵手”筑“防火墙”

  “我市校园也客观存在不同程度的欺凌、暴力行为。在二类、三类普通高中阶段,尤其是职业类学校发生的概率相对要高一些。”赤峰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人鲍永华坦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行为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也时有发生。比如,孩子向其他同学要钱、要吃食等,如果不给就动手,而这些发现的问题是被欺负的学生向家长或者学校反映出来的,可能还有一些校方和家长尚不知情的欺凌或暴力行为的存在。

  鲍永华介绍,《意见》的发布充分体现了国家相关部门对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高度重视。具体到我市来说,各地一直将反对欺凌和暴力作为学校德育教育中一项常态化工作来抓。去年,市教育局在松山四中建立了全市中小学法治教育基地,每年有2万名家长和学生前来参观;今年,全市开展了法治进校园全市巡讲活动,组织检察官、法官、法律工作者走进校园进行法治讲座……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广大中小学生法律意识有了明显提高。

  “彻底铲除欺凌、暴力滋生的土壤,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融合,只有各方‘手牵手’才能筑起校园安全‘防火墙’。”鲍永华如是说。学校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心里健康教育、法治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家长的监护责任不能缺位,要严格管教好自己的孩子;社会其他力量还要积极参与其中,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下一步,教育部门收到国家和自治区这份《意见》的文件后,将认真部署有关政策的落实,让学校成为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

  “狠招儿”要落地见效

  从新闻媒体报道中了解这份《意见》的相关内容后,元宝山区从事高中一线教学10余年的任老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国家多部门已经下文整治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现在关键的问题是要让这些‘狠招儿’落地见实效。”

  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任老师向记者分析了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屡屡出现的主要原因,从目前的应试教育机制来看,学校和家长片面地强调分数,忽视了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教育,这样就导致很多学生除了追求枯燥的成绩外,没有其他的价值追求。这样一来,那些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破罐子破摔”,他们为了寻找“存在感”而走上了“歪道儿”,打骂、欺辱同学,甚至与社会“闲散”人员勾连在一起对老师动手。从欺凌、暴力事件的处理上来说,校方担心“脸面”问题而往往将这类事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受伤害的学生得到的大多仅仅是一句“对不起”,缺少对伤害实施人严格的惩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前,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社会,应注重学生的精神教育,将传统文化崇德向善等精髓植入学生的头脑中;另一方面,教育不能没有‘戒尺’,无规矩不成方圆,任性和放纵长不出好‘苗子’。”任老师坦言。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很多在职教师都对校园欺凌、暴力深恶痛绝,希望这次出台的有关措施能真正向这种不文明行为说“不”。

  来自媒体报道显示,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七成以上,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的近七成。“有些校园暴力真是很残忍,涉世未深的孩子怎么能下此狠手,着实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市民靳先生表示。作为家长来说,首先要守好孩子德育教育第一关,及时掌握孩子的举动、情绪等,切莫有让孩子“宁做狼,不做羊”、“不能吃亏”等想法,这些都可能成为孩子今后人生道路上隐患。

  “校园暴力必须严惩,这是保护每个孩子人身安全的保证。”当谈及未成年学生对他人的人身和财产造成损害,监护人将被追责时,靳先生肯定地说,“子不教,父之过,家长必须对子女的教育负起责。”

  (本报记者 周建军)



              查看评论 回复



嵌入式交流网主页 > 嵌入式操作系统 > Android > 国家九部门向校园欺凌暴力“亮剑”业内人士聚集“治爆”新规
 学生 校园 欺凌

"国家九部门向校园欺凌暴力“亮剑”业内人士聚集“治爆”新规"的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

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