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半导体 > 半导体资讯 > 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的相变机制 - 电子设计 -
本文所属标签:
为本文创立个标签吧:

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的相变机制 - 电子设计 -

来源: 网络用户发布,如有版权联系网管删除 2018-09-20 

  非易失性存储器(NVM)在半导体市场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特别是主要用于手机和其它便携电子设备的闪存芯片。今后几年便携电子系统对非易失性存储器的要求更高,数据存储应用需要写入速度极快的高密度存储器,而代码执行应用则要求存储器的随机访存速度更快。

  经过研究人员对浮栅存储技术的坚持不懈的研究,现有闪存的技术能力在2010年底应该有所提升,尽管如此,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有望至少在2020年末以前升级到更小技术节点的新式存储器机制和材料。 

  目前存在多种不同的可以取代浮栅概念的存储机制,相变存储器(PCM)就是其中一个最被业界看好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具有闪存无法匹敌的读写性能和升级能力。

  在室温环境中,基于第六族元素的某些金属(硫族化合物)的晶态和非晶态的稳定性非常好。特别是GeSbTe合金最被看好,因为它遵守一个伪二元构成方式(在GeTe和 Sb2Te3之间),以下简称GST。 

  在基于硅的相变存储器中,不同强度的电流经过加热器(电阻),到达硫化物材料,利用局部热焦耳效应,改变接触区周围的可写入容量(图1)。在经过强电流和快速猝灭后,材料被冷却成非晶体状态,导致电阻率增大。切换到非晶体状态通常用时不足100ns,单元的热时间常量通常仅为几纳秒。若恢复接触区的晶体状态,使材料的电阻率变小,需要施加中等强度的电流,脉冲时间较长。存储单元写入操作所用的不同电流产生了存储器的直接写入特性。这种直接写入功能可简化存储器的写入操作,提高写入性能。

PCM存储元件的横截面原理图

图1a:PCM存储元件的横截面原理图

写入操作过程中的模拟温度曲线图

图1b:写入操作过程中的模拟温度曲线图

              查看评论 回复



嵌入式交流网主页 > 半导体 > 半导体资讯 > 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的相变机制 - 电子设计 -
 

"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的相变机制 - 电子设计 -"的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

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