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进制计数器 - 数模混合 -
在具有同步复位功能的集成计数器中使用复位法(同步复位法),和在具有异步复位功能的集成计数器中使用复位法(异步复位法)是有区别的。这是由同步复位功能与异步复位功能动作上的差异决定的。在同步复位功能中,当复位端有效时并不能立即复位,还必须经过CP有效边沿的触发,才能复位,这就使得用具有同步复位功能的集成计数器组成的N进制计数器没有过渡状态。因此,采用同步复位法组成N进制计数器时,是用最后一个有效状态来控制计数器复位,不象异步复位法那样,用最后一个有效状态之后的过渡状态来控制复位。也就是说,在同步复位法中,控制复位的状态可以作为有效计数状态,没有过渡状态。例如:用74LS163组成12进制计数器。我们可以从0000状态开始选择0000à0001à…à1011共12个状态为有效计数状态,状态转换图如图4-9所示。
图4-9 同步复位法12进制计数器状态转换图
用末态的译码信号使复位端
a. 选择模大于N的集成计数器(N大于16,应先级联扩展)
b. 画集成计数器原有状态转换图
c. 从0000状态开始,顺序选择N个状态,确定最后一个状态为末态
d. 末态中为“1”的输出端相与使复位端有效
e. 连线:电源VCC、地GND;使能端有效、不用的控制输入端无效;连接输出端控制复位端
3、异步、同步复位功能在应用上的差异
总而言之,在集成计数器的应用中,采用复位法组成任意进制计数器时,应该特别注意集成计数器的复位功能。使用异步复位功能的集成计数器组成N进制计数器时,存在一个过渡状态,在选择状态时,应该选择N+1个状态,并且,最后一个状态为过渡状态。使用同步复位功能的集成计数器组成N进制计数器时,不存在过渡状态,在选择状态时,应该选择N个状态,并且,没有过度干扰。
反过来,若已经给出具体电路,怎样才能分析出计数器的模数呢?分析和设计互为逆过程,可以用设计的逆过程来作分析。
查看评论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