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嵌入式处理器 > FPGA > 浅谈万兆以太网布线 -
本文所属标签:
为本文创立个标签吧:

浅谈万兆以太网布线 -

来源: 网络用户发布,如有版权联系网管删除 2018-08-07 

[导读]

  以太网的一个最大基本特征就是,它采用了一种叫“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的共享访问方案。也就是说将多个工作站都连接在一条总线上,而所有的工作站都不断地向总线发出监听信号。但在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工作站在总线上进行传输,而其它工作站必须等待传输结束后,再开始自己的传输。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21ic.com/app/eda/201807/798102.htm

  采用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式的局域网技术,最初是由Xerox公司于1975年研制成功的。而在1979年7月至1982年间,当时的DEC、Intel和Xerox三家公司共同制定了以太网的技术规范DIX。在这个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形成了IEEE802.3以太网标准,并在1989年正式成为一种以太网技术的国际标准。

  在20多年中,以太网技术经历了不断发展,成为迄今最广泛应用的局域网技术。

  千兆技术仍然是以太技术,继承了传统以太网技术价格便宜的特点。它采用了与10M以太网相同的帧格式、帧结构、网络协议、全/半双工工作方式、流控模式以及布线系统。由于这项技术可以不用改变传统以太网的桌面应用和操作系统,因此可与10M或100M的以太网很好地配合工作。在升级到千兆以太网时,不必改变网络应用程序、网管部件和网络操作系统,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用户投资,所以这项技术的市场前景十分被用户看好。

  再发展就进入到以太网的万兆时代。万兆以太网(10GE)属于以太网家族,它使用IEEE 802.3以太网介质接入控制(MAC)协议、IEEE 802.3以太网帧格式和IEEE 802.3帧格式,不需要修改以太网介质接入控制(MAC)协议或分组格式。所以,能够支持所有网络的上层服务,包括在OSI七层模型的第二/三层或更高层次上运行的智能网络服务,具有高可用性、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含IP语音(VoIP)在内的服务质量(QoS)、安全与策略实施、服务器负载均衡(SLB)和Web高速缓存等特点。

  另外,万兆以太网还将支持所有标准的第二层功能:802.1p、802.1Q VLANS、EtherChannel和生成树。与全双工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位以太网一样,万兆以太网也采用全双工,因此



              查看评论 回复



嵌入式交流网主页 > 嵌入式处理器 > FPGA > 浅谈万兆以太网布线 -
 

"浅谈万兆以太网布线 -"的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

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