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嵌入式处理器 > 嵌入式处理器综合 > 胡伟武:2020年"中国芯"支撑起信息产业发展 - 嵌入式处
本文所属标签:
为本文创立个标签吧:

胡伟武:2020年"中国芯"支撑起信息产业发展 - 嵌入式处

来源: 网络用户发布,如有版权联系网管删除 2018-09-21 

  与一般的集成电路不同,作为一种基础性的部件,CPU对信息产业所起的支撑作用,就好像钢铁之于工业一样,其中尤以通用CPU的作用更为重要。

  作为“中国芯”的代表,龙芯从2001年课题组成立开始,就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之一。近日,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龙芯项目组负责人胡伟武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独家专访时,介绍了龙芯的最新进展及其两大终极目标。

  建立自主可控的信息产业体系

  回顾60年来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有一些不足,最令胡伟武感到遗憾的是,“到现在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起自主、可控、完整的信息产业体系”。不过,他认为现在已经到了实现这一梦想的时候了。

  从早期的追求速度,然后到性能价格比,再到性能功耗比,芯片和计算机技术关注点的变化对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提供了诸多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要强调的一点是,计算机工业的发展一定要重视产业体系建设,仅仅只在某个点的突破是不够的。”胡伟武说。

  在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期间,中国芯片和计算机的研制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只有三到五年的差距。然而,在微处理器出现以后,尤其是工艺技术的发展,我国没有及时跟上这一变化,自主的计算机技术和产业遭遇了极大的挫折,芯片设计和计算机研制的队伍被解散了,随之出现的是以联想为代表、凭借全面采用国外芯片、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而崛起的一大批民族企业。我国信息产业也由此从自主却封闭的计划经济阶段发展到不自主但与市场结合发展的阶段。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在计算机领域,硬件产品的设计技术、工艺技术要和操作系统等软件技术齐头并进,绝不能忽视体系建设。”胡伟武说。

  “其次,在重视核心技术突破的同时,也要重视能力的建设。”胡伟武认为,能力比单纯的技术更重要,技术是死的,而能力是活的。和技术不同,技术能力是买不来,也是用市场换不来的,只能在自主创新的实践中积累起来。

  从追求性能价格比到性能功耗比,信息领域的科技人员突然发现,就像开汽车不一定要开奔驰一样,做计算机也不一定要跟着国外的技术路线走。“中国信息化发展要走自己的道路,要做安全、适用的计算机,中国要建立安全适用的、自主可控的信息产业。”胡伟武说。

  “就像现在大部分袜子和衬衣是中国产的一样,我相信再过30年,中国乃至世界都将大量地采用中国设计和生产的CPU、操作系统。这一历史发展趋势是很难避免的。”胡伟武非常乐观地表示。

              查看评论 回复



嵌入式交流网主页 > 嵌入式处理器 > 嵌入式处理器综合 > 胡伟武:2020年"中国芯"支撑起信息产业发展 - 嵌入式处
 

"胡伟武:2020年"中国芯"支撑起信息产业发展 - 嵌入式处"的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

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