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 以开放的姿态迎接互联网第四次浪潮 - 嵌入式处理器 -
英特尔坚定地认为2015年将有150亿台接入互联网的嵌入式设备,并将之定义为互联网发展的第四个阶段。为此,英特尔正在努力地改变自己,以获得这150亿互联嵌入式设备的最大市场份。改变中最明显的变化则是英特尔将瘦身走SoC之路,并且突出强调了硬件加速器在其中的作用,也就是英特尔正在由纯软变半硬,而最值得期待的改变则是英特尔在嵌入式市场将会更开放,会与第三方芯片公司合作来共同打造这个150亿个互联的设备市场。《电子工程专辑》独家专访了英特尔公司副总裁兼嵌入式与通讯事业部总经理道格拉斯?戴维斯,揭示了英特尔在嵌入式市场的全新策略。
为什么将未来的嵌入式市场定义为“互联网发展的第四阶段”?
互联网从台式机、到笔记本电脑、到手机经过了三代发展,下一个阶段则是要进入嵌入设备市场,比如汽车、工业控制、医疗等等设备。未来每一台汽车都会有一个IP地址、全球已有7,600万个智能电表、商业用数字标牌将会大规模发展,它能识别面前的客户,为每一个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信息,如此应用不胜枚举。所以,我们面临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期,将来所有的设备都会智能互联,这会对嵌入设备带来巨大的互联计算需求。这也是英特尔面临的巨大商机。
虽然是机遇,但是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您认为对于英特尔来说,嵌入式市场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我们知道,嵌入式市场特点是高度分化、竞争度高并发展迅速、价格和功耗敏感,当然互连功能是基本。嵌入式市场的这些特点,要求芯片具有定制化、高度系统集成、出货量规模不大、极快地上市时间以及价格和功耗驱动代替性能驱动等因素。这也是英特尔未来的努力方向。
具体来说,英特尔会如何规划?
英特尔针对不同的市场会有不同的SoC。比如针对手机和MID市场有 Moorestown、针对TV和机顶盒等消费电子市场有CE4100、针对车载/IP电话/网关市场有Tunnel Creek,未来还会开发针对其它嵌入式市场的SoC。英特尔会非常细分嵌入式市场。
英特尔SoC架构与竞争对手
SoC早已是嵌入式市场所采用的架构,那么英特尔的SoC架构与目前的竞争对手有何不同?
在英特尔的SoC架构中,我们将以处理器Atom为核心,加上外围的视频加速器、图形加速器、加密加速器、声音/语音加速器以及识别加速器等硬电路,以实现高性能低功耗。这里,我们与竞争对手的差别主要有两点:一是我们以最新一代的低功耗Atom为核心,X86架构使之具有对互联网完全地兼容性、适应性,拥有其他平台在互联网应用上无法比拟的优势。其二,虽然我们也是以处理器核+硬加速器的方式,但是我们的架构会不一样:在一般的SoC架构中,处理器核在中心,每加一个功能就要加一个加速器,我们称之为“加速器海”的结构,很难获得最优的系统架构。
而英特尔的做法是我们将加速器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包括固定部件型、可配置型和可编程型,其中固定部件块由运行于微处理器上的固件控制、基准可配置内核可以被扩展来加入可定制的IP、可编程的内核可以为特定的应用领域优化。通过这种其于多个异构的内核和资源的新架构,加上新的操作系统对异构性的支持,更简单地对异构性进行编程,实现英持尔SoC的最优性价比。
谈到新的操作系统,英特尔去年收购风河后,一年多来有哪些进展?
现在风河已经成为英特尔的一部分,我们不断在进行整合,希望能够更好的实现协同的工作,包括风河Linux和VxWorks的系统都很好的根据英特尔的架构进行了优化,不仅仅是运行在凌动平台,实际上在所有的平台都有,包括酷睿和至强的平台,包括无线互联网。我们希望把风河的优势应用到所有的英特尔架构平台上,同时也希望实现全方位平台的最佳性能。当然,英特尔的平台上,除了风河操作系统,也会支持第三方操作系统,比如WCE,比如我们前不久推出的 MeeGo,我们的平台支持多种操作系统,让用户自己去选择。
查看评论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