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嵌入式处理器 > 嵌入式处理器综合 > 处理器领域的王者—Intel崛起之路(一)-嵌入式-
本文所属标签:
为本文创立个标签吧:

处理器领域的王者—Intel崛起之路(一)-嵌入式-

来源: 网络用户发布,如有版权联系网管删除 2020-04-24 

2018年是Intel的50大寿,这位国际头号CPU选手在位于加州的分部举行了2018架无人机的联合表演,以此高调庆祝自己50岁的生日。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tXicmnOJB0BSLk3ibFicYmiaicz4M9Kg3icryo8nduiavmyesBlp2rTic6ATc9WNMwwtGLOOicFL2sWkMBN0cG1tG3PX5ia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古人云:“五十知天命”,而能活到五十年的高科技企业可谓凤毛麟角。Intel可以说是屈指可数的一家企业,一个已然辉煌了近半个世纪的传奇,把它称之为“帝国”也不为过。它同样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惊心动魄的历程,经历过各种危机与机遇,有过惊世骇俗的胜利,也有过让人唏嘘的失利。现在我们就了解一下这位CPU大帝是如何诞生的。

 

这就要从一位伟人的到来说起。。。

 

时光回到二十世纪中期,来自斯坦福大学学生戴维·帕卡德(David Packard)和比尔·休利特(Bill Hewlett)创立于1939年的惠普公司,无疑是美国硅谷最早的电子公司。但真正使这块土地燃起壮观的硅谷之火的,却是另外一位大人物的到来。

 

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肖克利(William Shockely)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巴丁、布莱坦发明了晶体管。9年后,他们毫无争议地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随后,“晶体管之父”肖克利创建了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而肖克利的到来,好似在硅谷这块地方插上了一面大旗。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pUm6Hxkd437Vd2TfZRjK2ibQC5niaepBgicF2QzBKkzFVc5g5UrajzJmibPSF3x0KibgbT5um4ULEpKXnAzybI1L37g/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首款晶体管

 

1956年,仰慕“晶体管之父”大名的能人志士热血沸腾,求职信像雪片般飞向硅谷肖克利的办公室。在这群求职者中,肖克利选中他认为最有潜力的八位年轻科学家。其中就包括后来创建Intel的罗伯特·诺伊斯与戈登·摩尔。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pUm6Hxkd437Vd2TfZRjK2ibQC5niaepBgicERQQJ2cA6wb07FO9jI63V5SHpSHia04eQBjARP4PVqAx0dHBA6C3bD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你们可能会认为,有了这8为天才加上大腿的支持,实验室可以说是如虎添翼,未来定会横扫科技领域。

 

可惜事与愿违,一年之中,实验室没有研制出任何像样的产品,八位雄心勃勃的年轻人非常失望,决心集体离开。怒不可遏的肖克利把这八个称为“八叛逆”(The Traitorous Eight)。

 

但万万想不到的是,曾经痛骂八位硅谷奇才为“叛逆八人帮”联合创办了影响全球半导体工业走向的传奇公司——仙童半导体,从而一举改变了硅谷乃至整个科技产业的格局。仙童半导体公司在八个人的努力下,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富创新精神和最令人振奋的半导体企业,也成为电子、电脑业界人才的“西点军校”。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pUm6Hxkd4377ClYM1SVl0iaoBSice60eT7h7zUDEKLh5p39MKSMsw67BRT3egNG8mKicibCFZkwBOpgKjiajvVibVyicQ/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仙童半导体创办的11年后,这八个联合创始人因为厌倦了投资人的控制和约束,纷纷离职创业。但是人才便是仙童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从仙童公司出来的员工参与创办的公司,总市值加起来超过了一万亿美金。在迄今为止硅谷大约70家半导体公司中,有一半都是这家公司直接或间接的后裔。走出来的新一代创业者们,一个个声名鹊起,有领导美国“国家半导体”NSC实现飞跃的查尔斯·斯波克,有带领7位仙童员工创办“高级微型仪器公司”(AMD)的杰里·桑德斯……当然,这些出走仙童的硅谷先驱们,最有名的当属创办了Intel的罗伯特·诺伊斯与戈登·摩尔。可以说,没有仙童就没有现在的硅谷。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pUm6Hxkd4377ClYM1SVl0iaoBSice60eT7EBLJIrBcwjSngQkVJ1gF7Fa5oic3EOlI3XpGJBhwKsbxLGI5La9icHnA/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摩尔+诺伊斯=Intel诞生

 

视线转回2位“大牛”的身上,这两位好基友罗伯特·诺伊斯和戈登·摩尔来到工商局注册,原本他们新公司的名称是两人名字的组合——Moore Noyce,但他们却发现这个名字已经被一家连锁酒店抢先注册。不得已,他们采取了“Integrated Electronics(集成电子)”两个单词的缩写为公司名称。自此,“Intel帝国”成立了!

 

而罗伯特·诺伊斯更是Intel的奠基人,他的才识可以用德艺双馨、文才兼备来形容。诺伊斯不但善“开拓”,在学术方面也十分卓越,他和德州仪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杰克基尔比(Jack Kilby)共同发明集成电路,即将电路所有元件嵌入单片半导体中。集成电路性能超群,批量生产成本低廉,若没有集成电路,便没有今天的电脑行业。

 

https://www.intel.com/content/dam/www/public/us/en/images/photography/rwd/robert-noyce-16x9.jpg.rendition.intel.web.720.405.jpg

 

这位伟人最大的功绩便是在位期间,开发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款微型处理器Intel 4004,开创了一个集成电子新纪元。

 

https://www.intel.com/content/dam/www/public/us/en/images/photography-business/16x9/60592-1971-4004-processor-16x9.jpg.rendition.intel.web.480.270.jpg

 

戈登·摩尔也更不必多说,“Intel二世”,半导体业的传奇人物,摩尔定律发明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化学学士,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化学博士,毫无疑问,这又是一位专业性极强的“帝王”,如果说罗伯特·诺伊斯是帝国的大脑,那戈登·摩尔就是帝国的心脏。

 

https://01.imgmini.eastday.com/mobile/20170224/20170224174436_0c3a5a76f2c2ecddc1595e3a76e17205_4.jpeg

 

摩尔在当年第35期《电子》杂志上发表了著名的“摩尔定律”,成为迄今为止半导体历史上最具意义的论文。该定律指出:微处理器芯片的电路密度,以及它潜在的计算能力,每隔一年翻番。为了使这个描述更精确,1975年,摩尔做了一些修正,将翻番的时间从一年调整为两年。实际上,后来更准确的时间是两者的平均:18个月。

 

https://01.imgmini.eastday.com/mobile/20170224/20170224174436_0c3a5a76f2c2ecddc1595e3a76e17205_5.jpeg

 

摩尔定律就好似一个最优秀的指挥家,在随后的几十年中,指挥着Intel以及全世界的IT从业者共同演绎出一首现代计算机产业的交响曲。

 

让Intel打出名堂的武器——新一代存储器3101

 

Intel成立之后,主要研发的产品是存储器。但是早期业界使用的是磁圈存储器。这种存储器虽然原理简单,但工艺非常复杂,机器难以生产,需要手工制作。这样一来,成品的质量不太好,而且体积非常大。摩尔就想着,用三极管的原理来制造存储器,一定会造出更好的产品。果然,没过多久,Intel就生产出了新型存储器产品——64K的双极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代号 3101。产品推向市场之后,因为物美价廉,很快得到热销,帮助Intel在成立第二年就获得了盈利。

 

Intel的3101获得了成功,但好景不长,更多的半导体公司开始崛起,竞争越来越激烈,Intel的份额开始下滑,营收也遇到了瓶颈。

 

于是,Intel被迫加紧开发新的产品线,向微处理器市场发展。

 

8086让Intel赚的盆满钵满

 

1971年,Intel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商用处理器——Intel 4004。这款处理器片内集成了 2250 个晶体管,能够处理 4bit 的数据,每秒运算 6 万次,频率为 108KHZ。1978年,Intel生产出了著名的16位8086处理器。它是史上第一款x86处理器,后来也成为个人计算机的标准平台,意义非凡。

 

为何说8086是Intel的摇钱树?这不得不感谢当时的还有老大IBM,IBM为了尽快推出PC产品,没有采用自研芯片,而是选择了Intel的8086。这无疑给了Intel巨大的商机,帮助它迅速扩大了市场份额。虽然Intel当时已经是冉冉升起的新星,但其实蓝色巨人IBM作为那个时代的主宰,就像挡在所有科技企业面前的一座大山一样,竖立在Intel面前。

 

https://upload.semidata.info/new.eefocus.com/article/image/2017/03/24/58d4a2670023e-thumb.jpg

 

当时8086问市之时,Intel的死对头AMD也从中得到了好处,“老好人”IBM要求Intel必须授权给AMD的才能允许其成为8086芯片的第二供应商。想要实现自己的业务的突破和发展,避开IBM的协同带动作用是不明智的。面对巨头的霸王要求Intel不得不低头服从,于是Intel与IBM签订了一系列如今看来简直是耻辱的合作框架协议。比较核心三点条款:

1、 Intel要将芯片的核心设计技术免费交给AMD。

2、 Intel要将芯片的核心设计技术免费交给IBM,并且IBM的晶圆工厂有权生产。

3、 IBM得到Intel20%的股权。
 

Intel与AMD这个梗就算是埋下来了,也成为了日后两个巨头分庭抗礼的导火索。

 

Intel vs AMD,8年抗战开始

 

 

随后,Intel快速搞出了和8086完全兼容的第二代PC处理器80286,用在IBM PC/AT上。此后,兼容机厂商们像雨后竹笋一样涌现出来。真的是风水轮流转,逐渐“硬气”起来的Intel,开始对AMD翻脸了。1986年,Intel上市。同年,为了不让AMD继续染指自己的80386,Intel开始毁约,拒绝向AMD透露386处理器的任何技术细节。

 

AMD也不是好惹的,你不让我活,我也不让你好过。

 

1987年,AMD以违约为由一纸诉讼将Intel告上了法庭,Intel随即反告AMD侵权(涉及Intel的287 FPU)予以还击。此后,AMD再告Intel垄断市场,而Intel再次反诉AMD侵权(涉及AMD旗下的AM486 IP)。

 

就这样,官司打了八年。

 

虽然最后AMD打赢了官司,但错过了CPU发展的黄金时期,也被Intel甩开了差距。

 

其实现在看来,集合了那么多高智商精英的Intel既然愿意签这些耻辱合约,说明他们评估下来的最终结果依然是对Intel有利的,事实的确如此,当时的蓝色巨头IBM根本没正眼瞧过Intel,并不看好Intel未来的发展,所以手上的20%的股权没多久就全出掉了(现在想想估计肠子都悔青了)。交给AMD和IBM的技术,一个因为设计制造周期跟不上,一个因为效率和成本比不过,最终也没有因为这些“不平等条约”获得什么实质性的产品和业绩增长。反倒是在Intel依附于IBM电脑产品获得了飞速发展,芯片出货量节节攀升。

 

之后的Intel在业务上可以说是顺风顺水,但是他们遇到了更为强大的对手,这让他们不得不思考自己的战略转型,Intel意识到一旦这一步走错,这家公司将不复存在,站在生死边缘的Intel做出了这样的举措,未完待续…

 




              查看评论 回复



嵌入式交流网主页 > 嵌入式处理器 > 嵌入式处理器综合 > 处理器领域的王者—Intel崛起之路(一)-嵌入式-
 

网站地图

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