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第十期:从“互联网+到“物联网+"的思考
【主题】从“互联网+”到“物联网+”的思考
【讲师】张建宁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
【时间】4月9号11:00-11:30
【提纲】
①什么是+互联网,如何才是互联网+?
②正、反、合“互联网+”的逻辑思路
③S3商业模式创新物联网到底怎么样实现互联网+?
【讲师简介】张建宁: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中关村下一代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注册咨询师。天津市、成都市等物联网特聘专家顾问,中关村创新研修学院“中关村创新创业(海归)人才高级培训班”特聘商业模式创新讲师。
张建宁老师:
第一个问题来了,什么是+互联网,如何才是互联网+?
我们看到,这次是中国的互联网产业第一次被政府提到这样一个高度。是互联网产业大佬第一次和政府合拍到一个点上。这非常的不容易。在中国,互联网从94年到现在已经超过20年的时间,但是之前是民间的力量多一些,硅谷模式的C2C(Copy to China)的模式多一些 。自然生长的结果是,互联网最开始 是作为一个工具,解决信息交流的工具逐渐渗透到我们的身边的。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渐地+互联网的过程。从Modem一台台地把电脑接入互联网开始,到网上看新闻、发邮件、搜索东西、到MSN、QQ聊天,再到后来电子商务等等。这是PC互联网的时代历程。
再进一步,是发展到移动互联网。其实,移动互联网是物联网的第一步,是物联网时代的一个Demo版,一切才刚刚开始,已经非常有意思了。(喜欢看图说话的同学有时间可以看三张代表性的互联网产业演进的图片,互联网的历程和现在对产业的渗透,有些领域已经是很深的程度了。)
这次政府提出的互联网+,据说是来自小马哥(化腾)的提案或者提议。是总理和各个互联网大佬沟通合谋的结果,绝不简单是一个拿互联网做工具的问题。而是要以互联网的思维、技术,来重构我们的产业,要颠覆原有的商业模式,思路上是需要从整合创新的角度来重新开始思考。 “互联网+”的一个精彩案例滴滴打车在没有滴滴之前,北京的出租车行业已经多年保守封闭。曾经有一个属于金银建公司的调度平台, 是寻呼机时代的技术呼叫出租车,96103号码,每次成功预约要付款3元人民币。而滴滴为代表的打车APP,在技术上最主要的就是利用了基于位置的服务(LBS)手机电子地图+GPS导航,再加上直接的移动支付(微信支付)。然后是大资本的疯狂介入,以直接现金反馈用户砸出使用习惯。
出租车的主管部门,习惯了封闭管理,或者是被诟病的有既得利益集团的反抗,主动出招就是强制干预。北京快速弄了一些出租招停站,蓝色的站牌据说很显眼,现在成了对抗新技术的招牌立在那里。最有意思的是,据说那些站牌上印有一串密码,你打电话报出这串数字,招车台就会查到你在哪里,司机就会找到你。这是典型的旧世界的旧思维!两相对比战役的结果是明显的,后来又有出租专车一役,自然是互联网思维战胜政府缩不回去的那只小手。 所以,小小结论的一点,让你“互联 网+”,如果你还是以简单的“+互联网”的心态来看待,你就OUT了。这也就是董明珠小姐和雷军对垒的困境,思路决定出路,未战败局已定。
正、反、合“互联网+”的逻辑思路
随之而来的是第二个问题,如何互联网+,什么样的逻辑思路?还是雷军的案例,这家伙曾经是中关村IT劳模,后来总结了一句这样的话,深入思考比勤奋更重要。互联网+的核心创新逻辑应该是正、反、合!互联网+的辩证逻辑是什么?就是黑格尔在唯物辩证法里的正反合。什么叫正反合?最直接的一个例子,这有一只母鸡,正是它本体,它下了一只蛋,于是母鸡回头说你也不是我的(反),但是当这只蛋经过孵化,又成了一个小鸡(合),这只小鸡既是新的鸡又继承了原来母鸡的遗传因子。所以在辩证法上,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鸡蛋鸡的理论,叫正反合。
物联网届的朋友们,现在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同时DUANG地砸咱们头上了:好消息是,很多朋友注意到,对于产业互联网或者服务业的互联网+,不就是咱们玩了好几年的物 联网&智慧城市吗?咱们已经有了几年的先发优势哦。坏消息是,可能过去的五年,你玩的物联网和智慧城市,根本就不是互联网思维,是局域网思维,是画地为牢的死城思维,你的先发优势,很可能是先出发的烈士!
时耶、命耶?那么,所谓的正反合,是需要现在静下心来,好好地重新审视你现在做的业务,在互联网大佬没有 掺和明白之前,先颠覆你自己!首先,是正! 好好看看你所在的行业,现在存在的规律是什么?常识是什么?现在的应用情景是什么。学习一下 滴滴打车,看看现在存在的产业的到底病痛在哪里,有时候存在就是合理的,有时候不存在也是合理的,但是新技术可以颠覆这些存在或者不存在。
有朋友反驳我道:没有必要把“互联网+”说的那么神秘吧?看看李宁是哪一年“互联网+”的?2007年!李宁2008年就成立电子商务部,在淘宝开店。结果呢?嘿嘿,回头专门分析这个案例,但是从学样去电子商务开店这一点看,那是典型的“+互联网”的思维,不是“互联网+”,没玩好,自己被玩死是恰得其所!
之后,是反,即是要看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能够带来什么深刻的变化?那些现存的不合理有被破坏的可能性?
最后,是合,即是怎样综合到一起,做出一个全新的模式。滴滴和快滴合并开到前面啦,可是奔驰的Car2GO来中国落地啦,以Smart Car为车平台的无人替你驾驶的分享租车模式,更不同哦!
S3商业模式创新物联网到底怎么样实现互联网+?
对于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我们总结出一点物联网里面的互联网的重要特性:在PC时代,重点是解决人的信息获得和交互的问题,而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时代则是把物体的信息拉到人面前,能够实现智能双向感知和管控。这样就产生三种基本类型的人机交互!
比如智能硬件,就有三种基本的人机交互模式。
第一种是弱交互,最好的智能硬件是不交互,你最好不打扰你的客户。但是它能衍生出来有价值的东西。比如智能水电气热表。由此而产生出衍生性交互。除了物联网和技术的本身,它到底解决了用户什么问题?用户要的不是你那个设备,要的是用你那个设备怎么解决他的问题,是用你的设备解决还是用他的设备解决,是你的方法好还是他的方法好,还是干脆不用你的设备就能解决?这是第一种,弱交互和可能的衍生交互。
第二个是部分交互、断续交互,比如陶建辉的快乐妈咪胎语仪,只是在特定时间里的部分交互。
第三个是持续性的强交互,比如运动手环、体质称等。我们所卖的产品,如果硬件能够送给客户的时候,希望它持续交互,最好一辈子都交互,这样就会产生不断的价值增值。 对于我们物联网的应用情景的深入研究,对于由此而带来的和用户之间是强交互、还是断续交互、还是弱交互(存在衍生交互),是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的重点。现在很多产品和解决方案,要么画蛇添足,要么没充分发掘好用户的价值,结果都是在等竞争对手来革自己的命。
最后,是我对于物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最新模型的思考。
去年我提出来一个物联网即服务的模型,在刚才“互联网+”的思维之下,改进升级为一个新的模型 :S3模型。物联网的商业模式基本模型可能是两维的,横轴是智能化、互联网化的产品,纵轴是三个梯次的递进价值增值,其一是软件化程度,第二是服务化程度,第三是社群化程度。综合就是这个S3模型,是S的三次方哦!
物联网的成功,把握硬件互联网链接只是一个维度的基础,谁在软化、服务、社群能够做出重大的差异化,将是制胜关键。
查看评论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