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家庭物联网手机骤起,城市运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将被颠覆!
据奥维网日前公布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2015 年我国智能家居的产值将达到 2300 亿元,预计 2020 年这一数字有望突破 10000 亿元。随着互联网不断向物联网不断,万物互联必然是终极所趋。因此,下一代互联网将超越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以及物联网之间的界限,变成一张承载全面信息和服务的网络,这一切将从人类身边的家电和家居智能化并接入网络开始。手机作为人们最为贴身的终端将成为智慧家庭的协同中心,变成又一个重要的互联网甚至是物联网的入口。
一、传统家电厂家焕发新生
针对物联网的三大基本元素,感知、传输和处理,长虹手机通过全球顶级的三合一健康传感器来感知人体健康,随后由手机分析和传输健康数据,最后再由云端进行处理、反馈,并与其他智能终端协同、交互分享。
长虹将手机作为万物互联的综合信息系统中心,也是智慧家庭的协同中心,电视、空调、冰箱、OTT盒子、厨卫、物业门禁、汽车等终端都可以看成是手机的外设。这些终端构建起一个传感器网络,通过手机的交互、控制和协同,形成一个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能生态系统,提供诸如智能家居、智慧娱乐、智能物业以及车联网等应用和服务。
手机如今已是智能家居最受关注的入口之一,如格力手机或将成为格力打造智慧家居系统的重要一环。
二、智能手机厂家升级前景广阔
自去年12月奇虎正式宣布对酷派进行战略投资,注资25亿人民币成立合资公司进军手机领域,并在不久后的360内部年会中透露新手机价格或将达到5000元级别。此举引发了业界的一片震惊,以安全起家的360,虽然在过去的数年曾多次进入数码硬件领域,如今斥巨资进军国产手机都格外慎重的高端手机领域,周鸿的底气和必胜的信心从何处而来?
针对整个物联网的生态系统布局,周鸿表示,虽然目前物联网仍处于探索阶段,但360已经开始着手帮助家电厂商实现电器的智能化和连接化,如360会推出一个基于此功能的连接套件,用以解决上述问题。周鸿同时对未来的智能手机市场进行了大胆的预测,5年内物联网将会和智能手机充分结合。
周鸿表示,360一直以来都是以安全为核心,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大增,智能可穿戴设备及智能家电的兴起,360将不再安全定义成网络空间,计算机或者手机安全。通过物联网技术,公司未来可以在三个领域继续提供安全服务,比如做儿童手表是为了保证上千万家庭的孩子,做智能摄像头是因为中国会进入老龄社会,很多人居家养老,子女可以通过这个摄像头照看老人,同时360公司也对目前正在兴起的车联网安全驾驶服务方面非常感兴趣。
周鸿表示,360借助手机等硬件产品进入物联网领域,积极布局物联网服务及相关的生态系统,但仍将会以安全为核心。
三、物联网手机腾飞之年
2015年是物联网腾飞之年。据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预测,2015年,我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0%,市场前景巨大。虽然我国的物联网仍然处在起步阶段,但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技术的兴起,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发展也开始提速,互联网汽车、智能家居等应用和产品已经出现,智慧城市的推进也取得了可喜成绩。“物物相联”的梦想并不遥远。
智能手机正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移动互联网并不能发挥智能手机的全部潜力,因为固话、手提电脑、台式电脑具有应用上的替代特性。但是,物联网却可以让智能手机大放异彩手机的普及率和随身携带的特性是其他任何固定通信设备或可移动终端设备都无法比拟的,用手机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是工业信息化、社会生活信息化的必然趋势,必将带来广泛应用。
四、物联网手机带来新业务模式创新
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手机将成为物联网时代的基础计算平台之一。手机物联网是借助各种传感器技术和手机终端,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最终实现从人与物的信息交互向物与物的信息交换的转变。
从应用场景上看,手机物联网有两大方向:面向消费级和面向企业级。面向消费级的手机物联网主要是实现消费智能化,比如手机支付、手机认证等应用;而面向企业级的手机物联网,则将促进工业信息化,例如库存管理、物流跟踪等应用。
当前,物联网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提出物联网的概念,我国于《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年~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并在2010年6月再次提出“加快发展物联网,大力发展信息网络科学技术”的科技创新指导意见。2012年国务院将发展物联网上升为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层面。
从技术上看,物联网近场环境是电磁波一个波长范围内的无线电环境,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相关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市场上正在炒作的RFID传感器产业其实只是物联网的最基础部分,物联网的真正亮点不仅仅是设备,更重要的是面向应用的协议标准、网络组织。传感器产业已经发展了上百年历史,而物联网发展才刚刚起步。传感网实现的仅仅是人与物的交互,不能简单地将传感器等同于物联网。物联网最终需要实现的是人与物、物与物的交互,且物与物的交互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物联网的世界里,存在着这样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分别是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四层。从目前看来,我们还没有在数据层面整合进入终端平台,因此,我国的物联网还处于萌芽阶段,而IBM“智慧地球”的概念就是瞄准物联网最高层次的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们展望物联网美好发展前景的同时,需要面向应用逆向思维地开发出相应的系统。通信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也验证了只有面向普及型应用才能实现规模突破,脱离了这个基础的盲目投资和盲目开发都是泡沫。物联网不是另一张网,只不过是将信息触角扩大化了,只有务实地在现有通信设备和3G/4G网络基础上,开发出普及型的应用才是王道。
今天,智能手机正在成为各行各业应用的终端平台。手机具备了更多的能力,包括移动通信、USB、摄像头、蓝牙、红外、调频发射、WiFi、RFID-SIM、MEMS陀螺仪、Zigbee、UWB等,与此同时,手机业务也出现了新的业务模式:网站浏览、手机支付、手机认证、GPS导航、手机书店、手机淘宝、手机聊天、手机银行、商业信息平台等。智能手机的普及,为物联网的推进提供了支撑。而结合手机和物联网技术的手机物联网,则有望催生众多普及型应用。
五、基于物联网手机的城市运营模式多样化
社会责任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围绕社会需求来整合资源、开发新的系统才能形成成熟的产业链,4G技术之所以发展迅速,2015年将达到3亿用户,本质上是大量的社会信息化应用软件需要带宽支撑。因此手机物联网产业链的打造是发自民间需求的自然而然的行为,而不是自上而下的行政措施。
手机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包括标签生产商、手机终端厂商、移动网络运营商、系统集成商、行业主体。手机物联网必然是由产业链上下游中的一个环节作为核心主体,激活上下游资本。下面,将分别对五种运营模式进行分析,探讨可行性。
模式一:以标签生产商为核心
标签生产商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起步早、风险较低,从需求到生产再到运作周期短,缺点是缺乏软实力,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不高,导致只能是面向初级应用,但是,如果下游需求激活,则会有爆发式发展。
模式二:以手机终端厂商为核心
手机终端厂商开发物联网应用有决定性优势,其开发物联网标签的技术门槛低,且可以自定标准、自成系统,将是未来推进物联网发展的领军方。
模式三:以电信网络运营商为核心
移动网络运营商具有先天的网络资源优势,目前,电信运营商也正在考虑或正在参与软硬件开发、标准研发,因此也可以作为物联网的领军力量。
模式四:以系统集成商为核心
系统集成商多面向政企客户,面向具体的应用方案的组网、软件整合团队。优势在于创新能力较强,可以整合上下游现有资源,具有一定的优势,是具体的工程建设的引导者和参与者。缺点就是单兵作战,没有统一的核力。目前看来比较可行的是,一方面将系统集成的重心下移,将重点放在手机物联网传输层和传感层;另一方面向上通过移动虚拟网络运营方式,具体策略就是租用带宽、服务器平台,再发展就是租用云计算平台。
模式五:以行业监管部门为核心
行业监管部门多为行业管理主体,类似银联、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等上层建筑,具有明显的管理资源和行政资源。但是唯一的缺点就是自上而下的研发方式不适合物联网的发展,更多的是规模应用基础上的统一和协调。
究竟哪一种运营模式适合手机物联网?这主要取决于哪一方能抢得产业链的核心地位和制高点,取决于标准研发的速度、方案研发的速度、技术力量整合的速度、产业链整合的速度。不然不可能达到大规模的普及应用。
事实上,手机物联网的初级应用已经出现,那就是手机支付。只不过不是物联网改变了手机,而是手机改变了物联网。
结束语
在“万物万联”的情况下,必须要有一种设备成为物联网的中心,智能手机以其便捷、全面的特性,成为这一“职位”的不二人选,而这或许可以成为未来各家手机厂商即将攻占的“创新领地”。
例如,台湾手机芯片厂联发科旗下创意实验室推出云服务及合作伙伴服务计划,期加速推动穿戴装置及物联网发展。联发科创意实验室目前开发平台共有LinkIt ONE与LinkIt Connect 7681两项专为穿戴式与物联网装置打造的开发平台,提供一系列软、硬件开发工具包。联发科创意实验室进一步推出云服务及合作伙伴服务计划,让整个创意实验室计划更趋完整。联发科表示,云服务是一个免费架构在云端的物联网平台,和提供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进行数据储存、展示与远程访问的在线服务。联发科指出,合作伙伴服务计划则是希望有助产品开发者快速得找到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协助产品设计、开发,及联发科芯片相关的关键零组件采购。
查看评论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