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或将成为解放标准化服务的一场「工业革命」
执一资本是早期投资圈的又一股新生力量,李牧晴作为这支新军的领头人,他并没有许多人身上的急迫感,相较于在具体行业中钻研,他更喜欢去把不同行业中的共性抽象出来,去看到其中的本质。
他说,未来能够打动人的服务才是方向,他还说,在未来休闲经济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与他交流,让我们充分地感受到,他作为一名优秀投资人的沉淀,以及这些沉淀在他心中所升华而出的理念。
G = 郭颖哲,FellowPlus CEO,曾任职于《第一财经周刊》、《创业家》等知名媒体,后于经纬创投,主导了国内最大美容社区 O2O「更美」的天使轮融资。
L = 李牧晴,执一资本的合伙人,主要关注房地产、 O2O 等多个领域的投资,并曾主导了主导对房多多、闪送的 A 轮投资。
能够打动人的服务才是未来的方向
G:在你最开始做执一资本的时候,你打算投资什么类型的项目呢?而做到现在这个阶段,你又对于早期投资会有什么新的感受?
L:我们一开始就想得很明确,我们以那些还没有被互联网改造的服务行业作为目标,尤其是频次比较低的,改造的时间可能更晚的,我们会重点关注它们。比如说跟居住有关的、跟出行有关的,以及消费金融,这三类我们认为还有明显的机会。
当然,创业做投资和创业做产品一样,没有什么是第一天就能把所有的方向都规划好的,我们在自己做的这个过程中,也不断琢磨出一些很有趣的东西。其中一个是我们意识到机器和人工智能将在所有的行业中都会扮演越来越智能的角色,尤其是服务业。很多标准化的东西人工智能都能解决的,比如定酒店的目的地,大概的档次的选择,或者在网购时关于商品概况、催货、查单的问题,这些都是能够通过人工智能解放人力的。人更多应该去解决那些更加非标准化的、个性化的问题。
另外一个我们琢磨出的东西就是服务,在生活中很多重金额低频次的服务中,决定是否能够成交,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对方比你懂这个东西,而是在于对方提供的这个服务,或者说对方与你进行对接的这个人,是不是能够与你建立足够的信任,而这种信任往往是来自日常的积累的。
大家可以发现很多二手房的门店现在都提供了一些小服务,比如说免费借伞,免费复印之类的服务,这些是可以提升客户的信任感的。买卖房屋毕竟是一个比较重大的决策,所以相对决策时间也会长,那么这段比较长的过程中,就有很多互动的环节,我们怎么去拆分、整理这些环节,把那些重复性高的、标准化的部分交给机器,把非标准化的交给人工,然后人工怎么去有效地做好这些环节,怎么和客户产生更加深层次的互动,建立稳固的信任感,这都是我很关心的。
当人工智能能够最大限度把人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那么人就可以把更多的热情投入在与他人互动之上,所以其实我上面说的这两件事也是相辅相成的。服务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可依赖的服务,一个是打动人的服务。我觉得目前在国内,服务远远还没有达到打动人,甚至连可依赖这块,所以这个行业依然充满了机会。
单元颗粒细化是互联网发展的趋势
G:所以你会认为未来的交易是在高度自动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个性的这么一个状态?
L:对。今天我们观察到的一个明显的现象,很多个人化服务做到很好的客服,实际上就成了自己的老板。比如说他们在微信群里面创建了一个旅游群组,他会分享自己的各种旅游经历;或者他们建了一个烹饪的群,在里面交流各种美食的做法。我觉得最好的状态就是会聊天的人和会聊天的人在一起,大家可以直接跳过那些扯七扯八的过程,直接去讲那些有趣的事情。
现在互联网这个行业,正在走向一个颗粒度越发细化、组织单元越发小的状态,很多单位是以个人或者几个人的形式存在的。所以未来网购可能会更加「小」,更加关注在精神层面上的享受,更加建立大家对于某个细分领域的达人信任的基础上进行。
我觉得目前中国正在走进一个休闲经济时期,这种休闲经济是围绕着家庭展开的,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们会更加爱惜在自己身边的东西,会跟自己走的近的人互动更多,人们会越来越注重细节,更加关注比较细分的东西。因此会有更多专精于某项事物的专家来告诉大家如何去更好的体会这些事情,让人们在精神层面的需求得到满足。中国的精神水平会在未来逐渐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那么建立于精神层面需求的领域就会是未来十几二十年持续的一个热门主题。
优秀的创业者要深化互联网思维
G:在你眼中,什么样的创业者更有可能杀出重围?
L:我们非常喜欢有技术背景,但对于互联网思维有着很深认识的创业者。像我们正在接触的一个创业者,他就是纯技术出身,但互联网思维让他去中心化的意识,让他理解每个人都可能是一个自主决策的经济单元,从而他带着这些理念,再去进入到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做事情,我觉得才会有机会。还有一类创业者,他做的事情能够给某个行业提供一种基础设施,提供一种服务的能力,他懂得从生活中提取出一个抽象、概括性的需求,我们也很看好。
当然这些关于思维上的事情,有的时候也要你去跟创业团队多交流,多举例子,帮助他们去更好地了解,很多创业者在初期可能会把重点都放在微观的层面上,他们会想怎么把一个产品做好,一个功能实现,但我认为到了后面还是需要大家坐到一起总结一些抽象的东西。
我自己的许多宏观上的意识,也是在不断看项目,不断跟人交流,不断实践中获得的,所以我很喜欢和创业者在一起交流,我认为这是一个彼此激活对方生命的过程。
过去一路狂奔的中国,将会进入更稳健的中青年时期
G:你谈到的精神层面的需求,以及休闲经济,很多地方都是感性的。你觉得你目前的这种认识,和你自己的生活状态有没有关系?
L:首先这个肯定和年龄以及个人的状态有关系,但我们也要承认的确有一些人是无论什么年龄都是很叛逆的。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身边的一些朋友有了孩子,成为父母,他们一定会对孩子产生一种浓烈的爱,从而对自己的事情关心变少,我觉得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规律。人在年轻的时候大多数都是追求标新立异的,但年龄大了之后多少都会追求更加稳健的状态。
我们如果把国家比作人的话,那么中国便是处于刚迈入中青年的阶段,过去二十年间中国都是一路狂奔,但之后的话可能会逐步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节奏,那时这个国家里的绝大部分人都会过着相对偏休闲的生活。
我认为休闲的状态是不可缺少的,我现在业余时间比较喜欢做瑜伽,我觉得瑜伽和冥想能够让人很好地慢下来,然后进入一种抽离的状态,完全把工作隔绝来开,很本质地和聚焦在与自我对话这件事情上,去整理自己的内心。
查看评论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