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雄厚专利储备高通宣告抗辩
自2013年11月国家发改委开始对高通公司进行反垄断调查,这场拉锯战已经持续了一年之久。可是,这起本该尘埃落定的反垄断调查,却伴随着近日高通公司宣告抗辩,再一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与同类型案件的“息事宁人”相比,高通公司为何选择抗辩,我们不得而知。但就抗辩本身而言,拖延造成人力和财力的损失更是不言而喻,加之案件本身负面影响的扩大,可能会导致高通在芯片及专利领域的销售额骤降。
就算不选择抗辩,高通面临的也不仅仅是其在华收入的10%的罚款这么简单,其真正的风险来自于被迫降低3G和4G智能手机的高昂专利费用,高通作为一家专利授权费在总营收中接近三成的技术公司,如此毁灭性的业务模式的变化,极可能成为高通在中国所面临的第一道坎。
而这第二道坎来自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的觉醒,近两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本土制造商加入了芯片研发的行列。作为国产手机品牌大户的华为,也于2014年12月发布了旗下首款64位八核SOC,并且在低端和中高端都布局了自主研发的芯片。不久之前,国际芯片巨头英特尔90亿元投资中国清华紫光,以20%占股比例与清华紫光达成协议,承诺双方共同研发和产品市场的推广。
几乎是同一时间,小米宣布即将在印度班加罗尔成立研发中心,特此招募一批产品设计师和芯片研发人员,为小米的进一步海外拓展路线铺平道路。此外,就在2014年年初,全球的智能手机年出货量已经突破10亿部大关。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其俨然已经度过了一个高端期,而逐渐成为平民化的大众商品,这就迫使高通公司不得不面临第三道坎,高昂的芯片专利费是否有人买账?
一个商品是否成为大众商品的关键,一是大众是否有普及性的需求,二是其价格是否能被大众所承受。只有价格合理的商品才能赢得市场大众的喜爱,因此,价格是成为大众商品的必要条件。具体到智能手机,其出厂成本,除了软性功能设计外,在必备硬件中芯片构成了主要成本,而在芯片成本中专利费则又占了不小的比重。
因此,无论当下高通公司抗辩的结果如何,其未来在中国市场均将遭遇到难以逾越的三道坎,这对于中国市场营收占其总营收近一半的高通公司而言,显然是难以承受之重的。
焦氏创正观点:
“与同类型案件的息事宁人相比,高通公司为何选择抗辩,我们不得而知。”文中对于高通抗辩的缘由表示难以解读,但是在小编看来,高通敢于抗辩的底气正是来自于其庞大的专利储备,在无线通讯领域遥遥领先的技术水平。在当代市场环境中,谁掌握核心专利技术,谁就掌握市场定价权,所以高通自然认为可以与中国政府掰掰手腕。
相较于过去以价格战夺取市场的传统企业而言,高通是新经济时代的典型知商代表,专利技术才是他开疆扩土的法宝。在坚持创新方面,高通无疑是中国企业学习的榜样,但要想追赶高通的步伐,中国企业首先要成长为一名知商,因为只有成为知商,才能够与同是知商的高通(行业龙头企业)在同一竞技层面展开合作与竞争。
“知商”是指所有创造、保护、运用知识产权的企业及个人。知商是一群追求企业转型升级,致力品牌建设,不断进行创新与技术研发的企业与个人的标志。它是新经济时代中国企业与企业家的符号与标志,是代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总之,中国企业要想掌握市场话语权、定价权就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核心专利技术与品牌,只有升级为知商,才是中国企业真正扭转国际行业竞争格局的开始。
查看评论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