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V是国内芯片自主可控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
RISC-V是国内芯片自主可控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 RISC-V是国内芯片自主可控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 。目前所有的通用x86架构处理器技术都掌握在英特尔和AMD公司手中,ARM则也受到美国政策的限制。同时信息安全也是近几年来一直在强调的话题。在政府、海关、金融、铁路、民航、医疗、军警等重要部门,保障其通信安全尤为重要。
但RISC-V的开源特性,使得国内企业可以继续使用。同时因为其模块化的设计,可以直接应用模块,使用门槛不高。并且对于新时代IoT等趋势的驱动下,RISC-V对比其余架构存在较大的优势,国内企业提前布局,或可成为该行业巨头之一。自2018年开始,在国内的半导体技术圈里,已经掀起了一场关于RISC—V的讨论热潮。
9月20日上午,中国RISC-V产业联盟(China RISC-V Industry Consortium,CRVIC)成立大会在张江的上海集成电路行业协会会议室成功召开。吸引芯原控股、芯来科技、上海赛昉科技、杭州中天微、北京君正、兆易创新、紫光展锐等多家单位加入,芯原控股有限公司担任联盟首任理事长单位。
设立联盟为搭建产业交流平台,推动RISC-V 广泛应用;推动RISC-V 人才培养,建立高校培养计划;推动会员协同发展,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承接RISC-V 全球基金会活动,深化国际合作交流。
RISC-V的五大特点,精简、安全、开源、下游市场和生态决定了RISC-V在物联网时代将会大放异彩,而且RISC-V指令集可能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它的方针与我国秉持的开放共享、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完美贴合。PC时代成就了x86,移动互联网时代ARM是绝对的主流,即将到来的IoT时代,哪种指令集架构会成功?不少人看好RISC-V。RISC-V这个全球开放的架构没有知识产权的限制,对中国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随着RISC-V在中国越来越火爆,相信不远的未来我们就能看到基于RISC-V的自主可控芯片的诞生。
查看评论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