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开发交流网论坛

标题: Linux与自主可控并不天然划等号 [打印本页]

作者: 二马三水    时间: 2019-3-30 21:19
标题: Linux与自主可控并不天然划等号
此前,一位网友提问,既然要建中国版Wintel,为何不用自主CPU+自主操作系统,而是用自主CPU+Linux呢?
铁流的回复是,如果有内核全部自主开发的操作系统,那自然是好的,但现在的问题是没有自主内核的操作系统,因而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Linux了。
这位网友认为,Linux本质上说也是"舶来品",虽然是开源的,但国内公司贡献的代码相对有限,做的也主要是"换皮"这类工作,Linux主要还是洋人在维护,Linux与自主可控并不天然划等号。
[attach]30269[/attach]
从实践上看,Linux存在诸多漏洞,以下内容根据公开消息整理:
CVE-2018-17182,这是Linux内存管理子系统中的缓存失效错误,导致释放后使用漏洞,如果被利用,可能允许攻击者获得目标系统root权限。
CVE-2018-18344,这个漏洞源于timer_create系统调用的实现没有正确地验证sigevent->sigev_notify字段。攻击者可利用该漏洞读取任意的内核内存。
CVE-2017-2636,该漏洞在Linux内核已经存在7年了,它能够让本地无权限的用户获取root权限,或者发动DDoS让系统崩溃。
CVE-2016-5195,也就是脏牛漏洞,这是一个非常低级的漏洞,但非常难以置信的是,在Linux内核中已经有长达9年的时间。这个漏洞可以让Linux内核的内存子系统在处理写入时复制时产生race condition,恶意用户可利用此漏洞,来获取高权限,对只读内存映射进行写访问。安全专家Phil Oester称发现一名攻击者利用该漏洞部署攻击,并向Red Hat通报了最近的攻击事件。
CVE-2016-0728,该漏洞是Linux系统内核中一个高危级别的本地权限提升0day漏洞,曾经有66%的安卓手机和1000万Linux PC和服务器都受到这项内存泄露漏洞的影响。
CVE-2018-16864、CVE-2018-16865、CVE-2018-16866,CVE-2018-16864和CVE-2018-16865是内存损坏漏洞,CVE-2018-16866是信息泄露漏洞。
在某年的USENIX安全会议上,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和美国陆军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介绍了Linux的一个高危漏洞,并表示如果通信交换的过程不是加密的,那么该TCP / IP网络漏洞可以导致攻击者识别两个实体间的通信,从而进行流量劫持以及其他操作。另外,这种攻击并不是中间人攻击,攻击者只需要知道其ip地址和目标端口,然后发送欺骗性的数据包到两端即可。
[attach]30270[/attach]
......
诚然,由于Linux开源状态下,全球安全研究人员都可以进行审查,使其"相对透明","相对安全",但连续不断被发现存在漏洞,也说明开源软件并不等于无懈可击。
由于Linux的代码大部分都是洋人写的,且代码审核的权限绝大部分不在中国人手里,以及国内诸多Linux操作系统公司实力有限,所做的工作并非是自建内核,或从内核搭建的系统,而是修改别人的发行版(Fedora、Debian),也就是不少网友调侃的"换皮"。
即便将Linux内核视为"无懈可击",这种"换皮"的做法依然存在一定风险了,因为从内核变成系统的过程中有太多风险,很多东西可以混进去。
另外,目前,Intel、红帽等美国科技公司拥有较高的代码贡献率,而西方科技公司一贯有配合美国情报部门的传统——这一点,斯诺登已经在棱镜事件中披露了。
因此,不排除西方科技公司在贡献Linux代码的时候,事先就植入了后门(这些后门被发现后就称为漏洞)。甚至,不排除一些Linux代码贡献者本身就是CIA、FBI的特工。
这就导致即便Linux开源,也无法保证国产Linux操作系统的代码中不存在西方科技公司事先埋入后门的可能性。
[attach]30271[/attach]
铁流认为,目前国内一些把Linux、Risc-V开源等同于自主可控的观点,有一点过了。
具体来说,如果上基于Risc-V自主设计的CPU,核心IP全部自己写,OS和应用软件全部自己写,那么,说自主可控到也说得通。但如果只是从洋人手里"拿"一个所谓的开源Risc-V内核自己设计SoC,那么,鼓吹自主可控就值得商榷的。
类似的,如果能够把Linux彻底吃透,并且能够类似于安卓那样另起炉灶,即便将来川普制裁(假设西方唯川普指挥棒是从),国内Linux厂商也能摆脱国外技术支持自己走下去。那么,说国产Liunx操作系统自主可控也行。
但如果是处于现在的状态,主要工作集中在"换皮",无法吃透Linux的所有细节,也没法自己独立走下去,那么,谈自主可控就有瑕疵了。
一位朋友认为,国产Linux其实和合资OS是类似的,大家都是技术引进,都是从洋人那里"拿"源码,谁也不比谁天然高一等。关键在于能否形成能力和实现消化吸收再创新——国内厂商能不能把源码吃透?能不能实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比如国产Linux能否基于Linux进行发展,摆脱国外技术的依赖,走一条自己的路?
又比如合资OS能否实现消化吸收,并完善发展支持自主CPU?
总而言之,不能因为Linux、Risc-V打了开源标签,就天然认为其符合自主可控,就技术引进项目来说,开源与否并非考量的关键,研发能力和能否实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是重要考量指标。




欢迎光临 嵌入式开发交流网论坛 (http://www.dianzixuexi.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