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开发交流网论坛
标题:
智能车载系统之战,就是一场“超车”的大戏!
[打印本页]
作者:
可乐可以的可乐
时间:
2020-1-20 17:38
标题:
智能车载系统之战,就是一场“超车”的大戏!
问:进入21世纪,人最离不开的东西是什么?
答:别吵我玩手机!
随着手机行业的崛起,部分车企似乎看到了商机,尝试将智能手机技术搭载在汽车上。“智能网联”这个概念应运而生。
21世纪初的国内汽车市场,几乎没有智能网联这个概念。大部分车的内饰,除了一些必要的开关、CD碟/收音机等多媒体功能之外,就没有其他的花样。而且,每个功能区域大多是由不同的供应商来提供的,因此车内的空调控制区、CD碟区域、点烟区等还都是一块一块的,显得很呆板。
[attach]36744[/attach]
2006款捷达
而如今尺寸越来越大的中控屏,再到HUD技术,车企似乎想尽办法讲各种智能黑科技加入到中控上。直到现在,中控已经成为了当今消费者购车的关键因素之一。
[attach]36745[/attach]
2019款比亚迪宋
不仅中控看起来有科技感,中控搭载的软件也绝不会“没料”:多媒体已经是“小case”,手机互联,基本功能的语音控制都基本上实现了标配。手表互联、在车内唱卡拉OK、玩“吃鸡”游戏、刷抖音都见怪不怪了。
[attach]36746[/attach]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渗透,中国汽车“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发展非常迅猛。为了更加客观地判断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乘联会与安路勤共同发布了《中国乘用车市场新四化指数体系》。简单地来讲,
新四化指数越高,则市场符合该项的车型就越多。
[attach]36747[/attach]
今年8月,整体乘用车市场实现了环比5.3%,新四化指数环比增长0.1的增长。虽然看起来增幅并不明显,但创下了近1年的最高点,可以看到
中国乘用车新四化的整体趋势向好。
[attach]36748[/attach]
而对于车机系统最为关键的智能化指数和网联化指数占了绝大一部分。近几年新能源车发展那么快,也就只有4.1,甚至受新能源补贴退坡的影响,还出现了稍稍回落的现象。
豪华品牌出了一张“万箭齐发”?
在这里请允许我先问一个问题:为什么BBA成为了绝大部分消费者心中最为关注的豪华品牌?
所有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答案。不过,我可以肯定的是,
BBA之所以能成为“BBA”,与他们时刻紧跟潮流不无关系。
尤其是智能网联系统这方面,宝马的iDrive、奥迪的MMI、奔驰的Command为消费者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而智能网联系统的鼻祖,应该是率先搭载在第四代宝马7系(E65)上的iDrive。据了解,该系统是宝马与微软共同开发的智能驾驶控制系统,基于美国风河VxWorks嵌入式操作系统制作。
[attach]36749[/attach]
纵使第四代宝马7系的外观是无可争议的好看,而第四代宝马7系的智能系统iDrive则受到了无可争议的批评。第一代的iDrive就没有实体快捷按键,必须通过旋钮来操作系统,使用过程复杂,完全不适合在驾驶时使用。
[attach]36750[/attach]
更被大家所吐槽的是,搭载iDrive显示屏很小,内容繁多,功能没有进行集中,
司机想要实现什么功能好像好要和智能系统玩一把抓迷藏的意思。
再由于系统的不稳定,iDrive还会出现自动重启现象,令人崩溃。
[attach]36751[/attach]
但是,改变国内市场的智能网联系统到底是BBA的谁?其实都不是,这当中影响最大的品牌是特斯拉。
[attach]36752[/attach]
2014年4月,特斯拉Model S正式进入中国,向首批车主交付产品。中国消费者对Model S最大的印象,不仅是其有点“怪异”的造型设计以及强劲的动力,还有其“变态”大的17英寸中控屏。17英寸相当于两台iPad的尺寸,一下子抓住了消费者的眼球,被称为
“汽车界的iPhone”。
[attach]36753[/attach]
同时,消费者更对这个大屏搭载的功能还有十足的兴趣。在此之前,我们很难想象,一辆汽车的所有功能都完全靠一个中控屏靠控制,而Model S做到了。各种基础的娱乐系统、导航、座椅加热,乃至行李箱开闭、充电设定、车辆总开关等高级功能都通过它来实现。整个的操作就像在使用自己的手机和平板一样,车载系统汉化后操作更便捷清晰。
[attach]36754[/attach]
值得注意的是,Model S还搭载了自动驾驶系统,根据车上的摄像头来判断周围的路况、车辆和行人。到目前为止,该系统已经搭载在2014年10月或过后出厂的Model S和Model X上,并处于不断升级迭代的过程中,如今可以利用雷达进行每秒多达10次的数据收集,电脑能根据车主的驾驶习惯来进行更为精确的判断。
到目前为止,BBA和特斯拉车内的智能网联在行业内依然处于领先水平,而这正是因为
他们喜欢“吃螃蟹”的收获。
反观自主品牌,在这方面的起步较晚,但有没有弯道超车的可能呢?
自主品牌这波超车有点快
虽然自主品牌对新兴潮流的敏感度确实没有豪华品牌的高,但幸运的是,
Model S中控大屏的出现就像一座“明灯”,照耀了自主品牌发展的道路。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共完成融资额
超过400亿元。
车联网领域在2016~2021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22.9%,将是物联网领域中成长最强劲的市场。另外,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去年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指出,预计至2020年,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规模可达到1000亿元以上。
[attach]36755[/attach]
工信部部长苗圩
不仅如此,我国已经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网联汽车”列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是少数把这智能网联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国家之一。在“草木皆兵”的状况下,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智能网联,正以高速发展的趋势入侵我们的市场,并且还有超越合资品牌的态势。
2017年,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联合汽车数据工场发布首届汽车智能化指数排行榜,对目前各个汽车品牌的智能水平进行了排名。自主品牌
荣威和吉利在经济型品牌中排名最高,其智能化水平已经超过了中档合资品牌,甚至有超过高档品牌的趋势。
[attach]36756[/attach]
我们以荣威来举例。2016年,上汽荣威上市了一款互联网SUV——荣威RX5。其上市之前两年,荣威的单月销量一直徘徊在10000辆左右。直到荣威RX5的诞生,荣威正式开启智能互联时代。从2016年8月~2019年8月这三年间,荣威的单月销量上涨到47000余辆,最差也不低于20000辆。
用“救世主”来形容荣威RX5一点也不过分。
[attach]36757[/attach]
2016款荣威RX5
2016款荣威RX5的指导价是9.98万~18.68万元,这个价格范围位于大部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之内。而在这款车型上,其智能网联系统就已经能够实现与
仪表盘互动、语音控制、手机控制、在线付费
等超时的功能。然而在当时的汽车市场,同样的价格,却少有主打智能网联的SUV车型。
荣威RX5能迎来市场爆发,看似偶然,实属必然。
[attach]36758[/attach]
2016款荣威RX5
市面上还有吉利博越Pro、比亚迪宋、北汽绅宝智道等拥有高智能配置的车型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
自主品牌有望成为智能网联界的主宰地位。
超车太快会不会翻车?
现在已经是9102年了,智能网联发展到现在,自主品牌已经摸索清楚国人的大部分人的用车喜好,并且获得了大批消费者的拥趸,例如比亚迪的DiLink、吉利的GKUI等,功能多到市场上甚至还出现了
“买平板送车”
的说法。
不过,由于市面上有过多类似的产品,部分消费者似乎对中控大屏出现了审美疲劳。为了再继续挖掘智能网联的市场,有些造车新势力又有一些新的动作。从蔚来ES8搭载号称
全球首个车载人工智能系统NOMI
开始,其他造车新势力们对智能网联的追求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attach]36759[/attach]
造车新势力之一,天际,在天际ME7中搭载了
5个超大屏,
中控台处有三个,前排座椅后面有两个。天际ME7应用人脸识别技术,识别驾驶员身份后,能自动调好合适的座椅位置和车内温度等。同样作为造车新势力之一,拜腾在去年1月份的CES展上,公布了首款概念车M-Byte Concept,其最大的亮点就是
车内的48英寸大电视,
除语音之外,驾驶者还能利用手势来控制,似乎将电影中的黑科技搬到了现实中。
[attach]36760[/attach]
天际ME7
[attach]36761[/attach]
拜腾M-Byte
不难知道,智能网联在如今造车新势力的产品中,已经成为了标配,成为了超越传统品牌的关键武器。不过如今车市的持续下行对造车新势力们似乎不太友好。今年8月,我国新势力造车的总销量只有5091辆,仅占8月总销量的0.4%,成绩不算理想。再加上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退坡,造车新势力更是难以逃离困局。
[attach]36762[/attach]
当然,消费者对于智能网联的发展,其实也有不看好的一面。造车新势力的高智能要求,对
产业链的成本要求以及整车的稳定性要求也变得更高,
昂贵的价格注定无法获得销量的高峰。越来越大的屏幕,显示的信息越来越多,
复杂的操作会让驾驶者分心。
同时,只是为了显得“智能”而变得“智能”,被部分车友认为有些“鸡肋”,认为
在真正的人工智能出现之前,化繁为简可能会更好。
半道“杀出来”的造车新势力,有想超越所有人的勇气,但因“偏科”的原因,只获得小部分消费者的喝彩。
在自动驾驶领域找到了全新的武器
智能网联的进化之路,最终是
以减少驾乘人员的操作步骤以及丰富驾乘体验为主要目的
的。从语音/手势控制、到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自主车企在智能网联上做出了太多。但如果以智能网联的最终目标——自动驾驶来看,自主品牌现在发展到怎么样了呢?
以一直被拿来对比的特斯拉来说,特斯拉将其自动驾驶系统进行了多次的升级迭代。现在,特斯拉发布V10.0版本软件和Smart Summon智能召唤功能,已经实现做到
不需要司机操控,就能将停在停车场的车召唤到司机身边
等功能,就是价格比以前的版本贵了1000美元。
[attach]36763[/attach]
反观自主品牌的量产车型,只有少数车型实现L3自动驾驶级别,如即将上市的Aion LX,依然是以驾驶者作为驾驶的主力。不过从行业来看,从一些互联网巨头,再到标杆性车企,大家似乎都在抢这块“蛋糕”。从现在的无人驾驶技术来看,大部分的自动驾驶技术主要依赖于人工智能,由于传感器性能的受限,会在一定程度上延误车的识别,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attach]36764[/attach]
有意思的是,自主车企找到了全新的突破口——5G技术。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拥有最多5G技术的国家,在5G技术方面完全不输其他国家。借助我国5G技术的优势,自主车企实现车与路、人、车等万物互联,算法、算量和算力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得到提高。
[attach]36765[/attach]
到目前为止,上汽和荣威已经在量产车上搭载了5G技术,中智行等互联网公司也已推出了“5GAI新一代无人驾驶技术”。可以说,如果光靠走人工智能的道路,自主品牌追赶外企是非常困难的。但有了5G技术的加持,相信自动驾驶领域即将已经全面的爆发。
[attach]36766[/attach]
自主品牌在汽车智能网联方面,比其他品牌的起步晚了一些,但凭借大量的市场消费需求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领先优势,至少在国内市场上,自主品牌的智能网联已经不输给豪华品牌。当然,豪华品牌在智能网联上寻找更多可挖掘的地方,有些黑科技已经被研发出来,只是还没有搭载在量产车上。
就这么一点地方,也能整出这么多幺蛾子。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
自主品牌这次超车的路程可能有点长,还需继续努力。
欢迎光临 嵌入式开发交流网论坛 (http://www.dianzixuexi.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