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前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最初坚决反对软件即服务的新范式,担心这会蚕食Windows和Office业务,而这两项业务占微软总收入的80%。可最终,鲍尔默不仅被说服了,而且还利用“我们全力以赴(we’re all in)”这一口号,推动微软成为一家成熟的云计算公司。
当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出任新一任CEO后,他围绕“移动优先,云优先”的战略设定了公司发展的新方向。云优先战略要求内部产品团队和外部合作伙伴在向企业销售产品时,优先介绍Azure。事后看来,这一策略显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从最初单纯将Windows操作系统迁移到互联网之上的基本思路,到最终帮助微软拿下了著名的JEDI合同,Azure一路走来经历了漫长的旅程。现在,它已经能够与Amazon Web Services匹敌,成为了最可靠的企业云平台之一。
[attach]38068[/attach]
Microsoft Azure于2010年2月1日全面上线。现在,Azure社区和合作伙伴生态系统迎来了它的十岁生日,让我们来梳理一下微软云平台这十年发展中经历的主要里程碑吧! 2008 年~2011 年: Red Dog 与面向互联网的Windows OS
Azure最初代号为“Red Dog”,其最初的设计构想仅仅是立足云端构建Windows NT 扩展方案。曾负责Windows NT架构的微软杰出的工程师戴夫·卡特勒(Dave Cutler)接到了一个设计新型操作系统的任务,以充当微软云体系的系统基础,Windows Azure由此而来,之后更名为Microsoft Azure。
Windows Azure最初定位是用来替代Amazon EC2和Google App Engine的。Amazon EC2是亚马逊打造的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IaaS),目前仍处于测试阶段,但已经引发了开发人员的高度关注。而2008年发布的Google App Engine是业界首款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 ,PaaS)产品。考虑到自身在开发者平台和工具方面深厚的历史底蕴,微软决定将Azure也打造成一款PaaS产品进行发布。
Windows Azure的第一个版本只有为数不多的几项服务,但这些服务仍然构成了平台的四大支柱。首先是包含web角色和辅助角色组件的计算服务。开发人员可以以web角色为基础打包并运行ASP.NET web应用程序和APIs,辅助角色组件专为长时间运行而设计,且不提供UI。
与Amazon S3相当的Azure Blob存储是Windows Azure的第二大支柱,其为服务带来了出色的持久性与运行稳定性表现。第三大支柱是SQL Azure数据库服务,与Microsoft SQL Server十分相似。第四大支柱是Azure Service Bus,一套衍生自BizTalk Server的消息总线。
即使是在2010年全面上线之后,Windows Azure对于企业来说仍然不是一套十分友好的云平台。当时的Windows Azure仅面向构建特定Web应用程序的小众开发者社群,并不能够得到广泛普及。 2012 年~2014 年: 迎来OSS与IaaS转型 Amazon EC2在2008年实现全面可用,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VMs也开始提供测试版本。客户可将桌面远程接入EC2实例并自行安装想要的软件。Amazon Elastic Block Store (EBS)的发布也帮助更多用户使用EC2在云中运行各类传统Windows软件。
在这一时间段中兴起的另一重要趋势是开源软件(OSS)的广泛使用。因为Linux VMs的成本更低,并且能够提供诸如Apache、PHP和MySQL之类的稳定的开源软件包,所以越来越多的开发人员开始转入开源阵营。Canonical的Ubuntu、Red Hat Enterprise Linux、SUSE以及亚马逊自己的Linux都是云计算中最受欢迎的的发行版本。
OSS的崛起和Amazon EC2的飞速发展让微软开始重新思考其云计算策略。显然,通过IaaS交付的云服务更易于客户控制。与此同时,开发人员需要一个能够支持开源软件(特别是Linux)的更为开放的云平台。
以上两种趋势迫使微软重新审视其云战略,最终将Windows Azure更名为Microsoft Azure,并在Azure上为Linux提供一切便利。
时任开发者工具和平台集团副总裁的斯科特·格思里(Scott Guthrie)和Windows OS部门技术员马克·鲁西诺维奇(Mark Russinovich)对PaaS 版Windows Azure进行了重构,最终将其成功转变为IaaS版的Microsoft Azure。这绝非易事。斯科特、马克以及其团队做的工作就像给空中客机加油一样,他们需要在维持原有Windows Azure APIs的兼容性和可编程性的同时构建基于IaaS的新模型。
2014年,微软与红帽(Red Hat)、甲骨文(Oracle)、SUSE和Canonical等公司密切合作,推动Azure成为了最理想的Linux OS运行环境。到2017年,Azure上部署的全部虚拟机中,有40%都运行着Linux。 2014年~2016年: 投身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浪潮
云计算厂商在经历了计算、存储和网络这三大风险之后,开始将数据看作核心区分因素。亚马逊推出了EMR,而谷歌也上线了定位为云端数据仓库的BigQuery。
微软正与Cloudera展开激烈竞争的大数据初创公司Hortonworks进行合作,共同开发了Azure HDInsight——微软云托管版本的Apache Hadoop。此外,还推出了Azure Data Lake Store和Azure Data Lake Analytics,旨在为Azure提供端到端大数据分析平台。
[attach]38069[/att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