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开发交流网论坛

标题: 5万字、97张图总结操作系统核心知识点(上) [打印本页]

作者: __嘘理解我    时间: 2020-7-15 20:21
标题: 5万字、97张图总结操作系统核心知识点(上)
[attach]46893[/attach]
文末领取大图。
这不是一篇教你如何创建一个操作系统的文章,相反,这是一篇指导性文章,教你从几个方面来理解操作系统。首先你需要知道你为什么要看这篇文章以及为什么要学习操作系统。
搞清楚几个问题

首先你要搞明白你学习操作系统的目的是什么?操作系统的重要性如何?学习操作系统会给我带来什么?下面我会从这几个方面为你回答下。
操作系统也是一种软件,但是操作系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软件。操作系统提供了几种抽象模型
这些抽象和我们的日常开发息息相关。搞清楚了操作系统是如何抽象的,才能培养我们的抽象性思维和开发思路。
很多问题都和操作系统相关,操作系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如果你不学习操作系统,可能会想着从框架层面来解决,那是你了解的还不够深入,当你学习了操作系统后,能够培养你的全局性思维。
学习操作系统我们能够有效的解决并发问题,并发几乎是互联网的重中之重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学习操作系统的重要性。
学习操作系统的重点不是让你从头制造一个操作系统,而是告诉你操作系统是如何工作的,能够让你对计算机底层有所了解,打实你的基础。
相信你一定清楚什么是编程
Data structures + Algorithms = Programming
操作系统内部会涉及到众多的数据结构和算法描述,能够让你了解算法的基础上,让你编写更优秀的程序。
我认为可以把计算机比作一栋楼
计算机的底层相当于就是楼的根基,计算机应用相当于就是楼的外形,而操作系统就相当于是告诉你大楼的构造原理,编写高质量的软件就相当于是告诉你构建一个稳定的房子。
认识操作系统

在了解操作系统前,你需要先知道一下什么是计算机系统:现代计算机系统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主存、打印机、键盘、鼠标、显示器、网络接口以及各种输入/输出设备构成的系统。这些都属于硬件的范畴。我们程序员不会直接和这些硬件打交道,并且每位程序员不可能会掌握所有计算机系统的细节。
所以计算机科学家在硬件的基础之上,安装了一层软件,这层软件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指令达到控制硬件的效果,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样的软件称为 操作系统,它的任务就是为用户程序提供一个更好、更简单、更清晰的计算机模型。也就是说,操作系统相当于是一个中间层,为用户层和硬件提供各自的借口,屏蔽了不同应用和硬件之间的差异,达到统一标准的作用。
[attach]46894[/attach]
上面一个操作系统的简化图,最底层是硬件,硬件包括芯片、电路板、磁盘、键盘、显示器等我们上面提到的设备,在硬件之上是软件。大部分计算机有两种运行模式:内核态 和 用户态,软件中最基础的部分是操作系统,它运行在 内核态 中。操作系统具有硬件的访问权,可以执行机器能够运行的任何指令。软件的其余部分运行在 用户态 下。
在大概了解到操作系统之后,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硬件都有哪些
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 5 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运算器和控制器共同组成了 CPU

这五部分也是冯诺伊曼的体系结构,它认为计算机必须具有如下功能:
把需要的程序和数据送至计算机中。必须具有长期记忆程序、数据、中间结果及最终运算结果的能力。能够完成各种算术、逻辑运算和数据传送等数据加工处理的能力。能够根据需要控制程序走向,并能根据指令控制机器的各部件协调操作。能够按照要求将处理结果输出给用户。
[attach]46895[/attach]
下面是一张 intel 家族产品图,是一个详细的计算机硬件分类,我们在根据图中涉及到硬件进行介绍
[attach]46896[/attach]
[attach]46897[/attach]
下面是 CPU 可能执行简单操作的几个步骤
算术逻辑单元(ALU)是对数字二进制数执行算术和按位运算的组合数字电子电路。

进程和线程

关于进程和线程,你需要理解下面这张脑图中的重点
[attach]46898[/attach]
进程

操作系统中最核心的概念就是 进程,进程是对正在运行中的程序的一个抽象。操作系统的其他所有内容都是围绕着进程展开的。
在多道程序处理的系统中,CPU 会在进程间快速切换,使每个程序运行几十或者几百毫秒。然而,严格意义来说,在某一个瞬间,CPU 只能运行一个进程,然而我们如果把时间定位为 1 秒内的话,它可能运行多个进程。这样就会让我们产生并行的错觉。因为 CPU 执行速度很快,进程间的换进换出也非常迅速,因此我们很难对多个并行进程进行跟踪。所以,操作系统的设计者开发了用于描述并行的一种概念模型(顺序进程),使得并行更加容易理解和分析。
进程模型

一个进程就是一个正在执行的程序的实例,进程也包括程序计数器、寄存器和变量的当前值。从概念上来说,每个进程都有各自的虚拟 CPU,但是实际情况是 CPU 会在各个进程之间进行来回切换。
[attach]46899[/attach]
如上图所示,这是一个具有 4 个程序的多道处理程序,在进程不断切换的过程中,程序计数器也在不同的变化。
[attach]46900[/attach]
在上图中,这 4 道程序被抽象为 4 个拥有各自控制流程(即每个自己的程序计数器)的进程,并且每个程序都独立的运行。当然,实际上只有一个物理程序计数器,每个程序要运行时,其逻辑程序计数器会装载到物理程序计数器中。当程序运行结束后,其物理程序计数器就会是真正的程序计数器,然后再把它放回进程的逻辑计数器中。
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到,在观察足够长的一段时间后,所有的进程都运行了,但在任何一个给定的瞬间仅有一个进程真正运行
[attach]46901[/attach]
因此,当我们说一个 CPU 只能真正一次运行一个进程的时候,即使有 2 个核(或 CPU),每一个核也只能一次运行一个线程
由于 CPU 会在各个进程之间来回快速切换,所以每个进程在 CPU 中的运行时间是无法确定的。并且当同一个进程再次在 CPU 中运行时,其在 CPU 内部的运行时间往往也是不固定的。
这里的关键思想是认识到一个进程所需的条件,进程是某一类特定活动的总和,它有程序、输入输出以及状态。
进程的创建

操作系统需要一些方式来创建进程。下面是一些创建进程的方式
从技术上讲,在所有这些情况下,让现有流程执行流程是通过创建系统调用来创建新流程的。该进程可能是正在运行的用户进程,是从键盘或鼠标调用的系统进程或批处理程序。这些就是系统调用创建新进程的过程。该系统调用告诉操作系统创建一个新进程,并直接或间接指示在其中运行哪个程序。
在 UNIX 中,仅有一个系统调用来创建一个新的进程,这个系统调用就是 fork。这个调用会创建一个与调用进程相关的副本。在 fork 后,一个父进程和子进程会有相同的内存映像,相同的环境字符串和相同的打开文件。
在 Windows 中,情况正相反,一个简单的 Win32 功能调用 CreateProcess,会处理流程创建并将正确的程序加载到新的进程中。这个调用会有 10 个参数,包括了需要执行的程序、输入给程序的命令行参数、各种安全属性、有关打开的文件是否继承控制位、优先级信息、进程所需要创建的窗口规格以及指向一个结构的指针,在该结构中新创建进程的信息被返回给调用者。在 Windows 中,从一开始父进程的地址空间和子进程的地址空间就是不同的
进程的终止

进程在创建之后,它就开始运行并做完成任务。然而,没有什么事儿是永不停歇的,包括进程也一样。进程早晚会发生终止,但是通常是由于以下情况触发的
进程的层次结构

在一些系统中,当一个进程创建了其他进程后,父进程和子进程就会以某种方式进行关联。子进程它自己就会创建更多进程,从而形成一个进程层次结构。
UNIX 进程体系

在 UNIX 中,进程和它的所有子进程以及子进程的子进程共同组成一个进程组。当用户从键盘中发出一个信号后,该信号被发送给当前与键盘相关的进程组中的所有成员(它们通常是在当前窗口创建的所有活动进程)。每个进程可以分别捕获该信号、忽略该信号或采取默认的动作,即被信号 kill 掉。整个操作系统中所有的进程都隶属于一个单个以 init 为根的进程树。
[attach]46902[/attach]
Windows 进程体系

相反,Windows 中没有进程层次的概念,Windows 中所有进程都是平等的,唯一类似于层次结构的是在创建进程的时候,父进程得到一个特别的令牌(称为句柄),该句柄可以用来控制子进程。然而,这个令牌可能也会移交给别的操作系统,这样就不存在层次结构了。而在 UNIX 中,进程不能剥夺其子进程的 进程权。(这样看来,还是 Windows 比较渣)。
进程状态

尽管每个进程是一个独立的实体,有其自己的程序计数器和内部状态,但是,进程之间仍然需要相互帮助。当一个进程开始运行时,它可能会经历下面这几种状态
[attach]46903[/attach]
图中会涉及三种状态
进程的实现

操作系统为了执行进程间的切换,会维护着一张表,这张表就是 进程表(process table)。每个进程占用一个进程表项。该表项包含了进程状态的重要信息,包括程序计数器、堆栈指针、内存分配状况、所打开文件的状态、账号和调度信息,以及其他在进程由运行态转换到就绪态或阻塞态时所必须保存的信息。
下面展示了一个典型系统中的关键字段
[attach]46904[/attach]
第一列内容与进程管理有关,第二列内容与 存储管理有关,第三列内容与文件管理有关。
现在我们应该对进程表有个大致的了解了,就可以在对单个 CPU 上如何运行多个顺序进程的错觉做更多的解释。与每一 I/O 类相关联的是一个称作 中断向量(interrupt vector) 的位置(靠近内存底部的固定区域)。它包含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假设当一个磁盘中断发生时,用户进程 3 正在运行,则中断硬件将程序计数器、程序状态字、有时还有一个或多个寄存器压入堆栈,计算机随即跳转到中断向量所指示的地址。这就是硬件所做的事情。然后软件就随即接管一切剩余的工作。
当中断结束后,操作系统会调用一个 C 程序来处理中断剩下的工作。在完成剩下的工作后,会使某些进程就绪,接着调用调度程序,决定随后运行哪个进程。然后将控制权转移给一段汇编语言代码,为当前的进程装入寄存器值以及内存映射并启动该进程运行,下面显示了中断处理和调度的过程。
一个进程在执行过程中可能被中断数千次,但关键每次中断后,被中断的进程都返回到与中断发生前完全相同的状态。
线程

在传统的操作系统中,每个进程都有一个地址空间和一个控制线程。事实上,这是大部分进程的定义。不过,在许多情况下,经常存在同一地址空间中运行多个控制线程的情形,这些线程就像是分离的进程。下面我们就着重探讨一下什么是线程
线程的使用

或许这个疑问也是你的疑问,为什么要在进程的基础上再创建一个线程的概念,准确的说,这其实是进程模型和线程模型的讨论,回答这个问题,可能需要分三步来回答
经典的线程模型

进程中拥有一个执行的线程,通常简写为 线程(thread)。线程会有程序计数器,用来记录接着要执行哪一条指令;线程实际上 CPU 上调度执行的实体。
下图我们可以看到三个传统的进程,每个进程有自己的地址空间和单个控制线程。每个线程都在不同的地址空间中运行
[attach]46905[/attach]
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进程三个线程的情况。每个线程都在相同的地址空间中运行。
[attach]46906[/attach]
线程不像是进程那样具备较强的独立性。同一个进程中的所有线程都会有完全一样的地址空间,这意味着它们也共享同样的全局变量。由于每个线程都可以访问进程地址空间内每个内存地址,因此一个线程可以读取、写入甚至擦除另一个线程的堆栈。线程之间除了共享同一内存空间外,还具有如下不同的内容
[attach]46907[/attach]
上图左边的是同一个进程中每个线程共享的内容,上图右边是每个线程中的内容。也就是说左边的列表是进程的属性,右边的列表是线程的属性。
线程之间的状态转换和进程之间的状态转换是一样的
每个线程都会有自己的堆栈,如下图所示
[attach]46908[/attach]
线程系统调用

进程通常会从当前的某个单线程开始,然后这个线程通过调用一个库函数(比如 thread_create)创建新的线程。线程创建的函数会要求指定新创建线程的名称。创建的线程通常都返回一个线程标识符,该标识符就是新线程的名字。
当一个线程完成工作后,可以通过调用一个函数(比如 thread_exit)来退出。紧接着线程消失,状态变为终止,不能再进行调度。在某些线程的运行过程中,可以通过调用函数例如 thread_join ,表示一个线程可以等待另一个线程退出。这个过程阻塞调用线程直到等待特定的线程退出。在这种情况下,线程的创建和终止非常类似于进程的创建和终止。
另一个常见的线程是调用 thread_yield,它允许线程自动放弃 CPU 从而让另一个线程运行。这样一个调用还是很重要的,因为不同于进程,线程是无法利用时钟中断强制让线程让出 CPU 的。
POSIX 线程

POSIX 线程 通常称为 pthreads是一种独立于语言而存在的执行模型,以及并行执行模型。
[attach]46909[/attach]
它允许程序控制时间上重叠的多个不同的工作流程。每个工作流程都称为一个线程,可以通过调用 POSIX Threads API 来实现对这些流程的创建和控制。可以把它理解为线程的标准。
POSIX Threads 的实现在许多类似且符合POSIX的操作系统上可用,例如 FreeBSD、NetBSD、OpenBSD、Linux、macOS、Android、Solaris,它在现有 Windows API 之上实现了pthread
IEEE 是世界上最大的技术专业组织,致力于为人类的利益而发展技术。
线程调用描述pthread_create创建一个新线程pthread_exit结束调用的线程pthread_join等待一个特定的线程退出pthread_yield释放 CPU 来运行另外一个线程pthread_attr_init创建并初始化一个线程的属性结构pthread_attr_destory删除一个线程的属性结构
所有的 Pthreads 都有特定的属性,每一个都含有标识符、一组寄存器(包括程序计数器)和一组存储在结构中的属性。这个属性包括堆栈大小、调度参数以及其他线程需要的项目。
线程实现

主要有三种实现方式
下面我们分开讨论一下
在用户空间中实现线程

第一种方法是把整个线程包放在用户空间中,内核对线程一无所知,它不知道线程的存在。所有的这类实现都有同样的通用结构
[attach]46910[/attach]
线程在运行时系统之上运行,运行时系统是管理线程过程的集合,包括前面提到的四个过程: pthread_create, pthread_exit, pthread_join 和 pthread_yield。
在内核中实现线程

当某个线程希望创建一个新线程或撤销一个已有线程时,它会进行一个系统调用,这个系统调用通过对线程表的更新来完成线程创建或销毁工作。
[attach]46911[/attach]
内核中的线程表持有每个线程的寄存器、状态和其他信息。这些信息和用户空间中的线程信息相同,但是位置却被放在了内核中而不是用户空间中。另外,内核还维护了一张进程表用来跟踪系统状态。
所有能够阻塞的调用都会通过系统调用的方式来实现,当一个线程阻塞时,内核可以进行选择,是运行在同一个进程中的另一个线程(如果有就绪线程的话)还是运行一个另一个进程中的线程。但是在用户实现中,运行时系统始终运行自己的线程,直到内核剥夺它的 CPU 时间片(或者没有可运行的线程存在了)为止。
混合实现

结合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的优点,设计人员采用了一种内核级线程的方式,然后将用户级线程与某些或者全部内核线程多路复用起来
[attach]46912[/attach]
在这种模型中,编程人员可以自由控制用户线程和内核线程的数量,具有很大的灵活度。采用这种方法,内核只识别内核级线程,并对其进行调度。其中一些内核级线程会被多个用户级线程多路复用。
进程间通信

进程是需要频繁的和其他进程进行交流的。下面我们会一起讨论有关 进程间通信(Inter Process Communication, IPC) 的问题。大致来说,进程间的通信机制可以分为 6 种
[attach]46913[/attach]
下面我们分别对其进行概述
信号 signal

信号是 UNIX 系统最先开始使用的进程间通信机制,因为 Linux 是继承于 UNIX 的,所以 Linux 也支持信号机制,通过向一个或多个进程发送异步事件信号来实现,信号可以从键盘或者访问不存在的位置等地方产生;信号通过 shell 将任务发送给子进程。
你可以在 Linux 系统上输入 kill -l 来列出系统使用的信号,下面是我提供的一些信号
[attach]46914[/attach]
进程可以选择忽略发送过来的信号,但是有两个是不能忽略的:SIGSTOP 和 SIGKILL 信号。SIGSTOP 信号会通知当前正在运行的进程执行关闭操作,SIGKILL 信号会通知当前进程应该被杀死。除此之外,进程可以选择它想要处理的信号,进程也可以选择阻止信号,如果不阻止,可以选择自行处理,也可以选择进行内核处理。如果选择交给内核进行处理,那么就执行默认处理。
操作系统会中断目标程序的进程来向其发送信号、在任何非原子指令中,执行都可以中断,如果进程已经注册了新号处理程序,那么就执行进程,如果没有注册,将采用默认处理的方式。
管道 pipe

Linux 系统中的进程可以通过建立管道 pipe 进行通信
[attach]46915[/attach]
在两个进程之间,可以建立一个通道,一个进程向这个通道里写入字节流,另一个进程从这个管道中读取字节流。管道是同步的,当进程尝试从空管道读取数据时,该进程会被阻塞,直到有可用数据为止。shell 中的管线 pipelines 就是用管道实现的,当 shell 发现输出

sort




欢迎光临 嵌入式开发交流网论坛 (http://www.dianzixuexi.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