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大型主机?如果你认为是像IBM System 360那样的庞然大物就是大型主机,那就错了。从IBM System 360开始,当时是第三代计算机、也是第一代通用计算机的IBM System 360,代表了用一个计算架构处理360度用户需求的计算模式;之前的计算机都是专用计算机,只能用于单一计算用途,而IBM System 360则能处理所有的计算需求。而到了以现代服务器为代表的通用计算架构中,大型主机仅仅代表了最大型的服务器而已。
实际上,随着计算处理芯片和集成电路产业的飞速发展,今天的大型主机已经越来越小,而用X86标准服务器所构建的数据中心却越来越大——大型互联网公司或公有云服务公司的数据中心可达几十万甚至百万台X86服务器规模。最新发布的IBM z15 T02和LinuxONE III LT2两款“大型主机”是在去年刚发布的IBM z15基础上设计的单机柜风冷产品,19英寸的机柜尺寸即当前数据中心服务器标准尺寸,可以配置为4到65个PU处理单元、64GB到16TB内存,也就是说可以满足企业级的各种计算需求,而不仅仅是“大型”需求。
所以,今天来说,大型主机并不“大”、X86服务器所构成的数据中心规模也并不“小”。因此,“大”“小”并不是今天定义“大型主机”与“互联网与云计算”的差异化点,而在于集中式计算与分布式计算的区别。简单理解,大型主机追求的是一个计算架构、一个计算基础设施、一个集中地点就能处理所有的计算需求,其中也包括分布式计算需求;而以互联网和云计算为代表的分布式计算,却需要用彼此相隔数百公里的数据中心联网实现。
那么,新一代IBM大型主机是如何实现集中式处理分布式计算的呢?以IBM z15 T02和LinuxONE III LT2为例,其前身IBM z14 ZR1和IBM LinuxONE Rockhopper II早在2018年4月发布时就已经实现了“一台主机即一个数据中心”的能力:z14 ZR1单个系统每天能够处理超过8.5亿次的完全加密的交易;LinuxONE Rockhopper II测试可配置高达33万个Docker容器。而z15 T02相比z14 ZR1的平均性能提升14%、计算核心数量与内存容量均翻番,并且容器可以原生方式部署在该系统中,也就意味着微服务可以同时获得z/OS的原生服务能力。换言之,z15 T02与LinuxONE III LT2与上代相比不仅性能大幅提升,更同时将关键业务负载所需的虚机与分布式云原生计算所需的容器放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而实际上z15单机最高支持240万个容器以及8000个虚机,当前企业的容器和虚机水平也就在百余个左右,因此即便是z15 T02与LinuxONE III LT2的能力,也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前企业对于分布式计算的需求,并且提供的是集中式管理。
相比之下,用集中式方式处理分布式计算的大型主机,更符合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既可获得互联网与云计算的分布式计算处理能力以及敏捷迭代收益;也能集中管理和处理所有的计算任务,包括ERP、核心银行系统等关键业务工作负载,从而满足稳定安全可靠的要求。
云中核心、稳敏合一
IBM副总裁、大中华区系统部总经理侯淼近日表示:后疫情时代,企业更需要安全稳定、敏捷灵活的现代化IT架构,特别是同时支持关键业务负载以及区块链、5G等创新业务负载,而IBM大型主机以及企业存储的“云中核心、稳敏合一、负载为要”的理念正符合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需求。
所谓“云中核心”,这就是大型主机作为企业云核心的计算架构。在IBM System 360的时候,当时的IBM大型主机理念就是作为企业数据交换和处理中心,即连接了其它所有较低性能计算设备的核心。从企业IT核心到“云中核心”,IBM大型主机和企业存储设备的理念一直没有变过,只是企业IT的形态向云计算过渡了。
以LinuxONE为例,这个基于IBM大型主机技术的Linux主机,其核心设计和工程思想就是定位于一个高可扩展的数据服务和交易处理平台,以此大幅拉开与普通标准X86 Linux服务器的区别。单一LinuxONE主机最多可支持多达8000个Linux服务器,也就是在一台物理主机里就容纳8000个Linux服务器的计算能力,所以“一台主机即一个数据中心”的说法并不为过。更为重要的是,LinuxONE兼具了传统企业IT与云计算新兴企业IT的两方面优势:既有IBM Z主机的企业级品质与能力,也有Linux开放性与开源软件生态的支持。
LinuxONE主机具有独特的共享内存与垂直扩展架构,在I/O通道上配备专门的Power及RAS(远程接入服务)芯片,以及面向I/O编排的专用I/O处理器SAP系统协处理器,这些造就了X86服务器所没有的强大的I/O处理能力。通过将I/O处理与CPU处理分开,把I/O请求交由专门的SAP协处理器完成,这样操作系统与CPU就可以并行处理多计算任务。在分布式云计算中,这种异步I/O能力是由复杂的服务器、网络和软件等所实现的,而LinuxONE主机采用专用芯片和处理器,以及集成到物理主机内的处理方式,其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除了在硬件级别保障“云中核心、稳敏合一”,IBM在收购RedHat之后也从软件堆栈以及软件与硬件结合等方面,推进了“云中核心、稳敏合一”的理念。以LinuxONE III LT2最新发布的Secure Execution for Linux为例,这是为所有LinuxONE III机型而新引入的技术。众所周知,Linux是云计算的底层基础操作系统,而Secure Execution for Linux在Linux虚机层实现数据隔离,确保只有企业组织内经过授权的人才能接触这些数据。该技术主要是为了确保在云计算模式下的多租户环境中,用户甚至系统管理员也无法接触Linux虚拟环境中的敏感数据。因此,在Secure Execution for Linux的执行操作中,不论是底层Linux操作系统的虚机还是上层基于Linux的容器,都能获得深层次的原生的数据安全保障。
由新引入的Secure Execution for Linux技术,就可以看出IBM的Cloud Paks系列软件与Red Hat OpenShift Container软件并不是简单移植到IBM Z和LinuxONE主机上,而是与主机硬件和软件系统深度结合。例如结合IBM Z的普遍加密技术、z15首创的数据隐私护照和最新的Secure Execution for Linux,LinuxONE III LT2可以保护数据在混合云的多租户环境中的安全,甚至当数据离开企业数据中心后仍受到IBM主机的安全保护。
也就是说,IBM Z和LinuxONE所实现的分布式计算集中化处理,是结合了两种计算模式优势的新型计算模式,而这个计算模式的特点就是“云中核心、稳敏合一”。
三四线城市的转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