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华为鸿蒙操作系统:凌云少年,可堪与谷歌苹果一战?

[复制链接]
作者:宁死不 
版块:
嵌入式操作系统 linux 发布时间:2020-5-30 03:29:30
13500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3年10月,有“安卓之父”之称的安迪·鲁宾(Andy Rubin)创建了安卓科技公司,致力于为用户研发一个面向智能移动设备的软件平台。2005年,Google收购了安卓公司,而鲁迪也成为了Linux内核移动操作系统团队的领导人,这个Linux内核的移动操作系统就是安卓。
2007年1月9日的Macworld大会上,苹果正式宣布iPhone和iOS横空出世,iOS最初是设计给iPhone使用的,后来陆续挪用到iPod touch、iPad以及Apple TV等产品上。
这两个操作系统各有优缺点,细说起来要长篇累牍。简单的说,在安全及稳定性上iOS比安卓更强,对应用的监管更加全面。但是在开放性和易用性上安卓依然优于iOS。客观的说,两者是旗鼓相当的两个系统,并没有谁特别超出谁一大截。
兄弟俩这十几年来,可谓半斤八两,并肩称霸世界。中间偶尔出来一个微软的WindowsPhone,诺基亚的Meegoo,三星的Tizen之类,想和两者掰掰手腕,可惜都被打得落花流水而去,更不要说连自己的硬件都没有的阿里云OS了。
没办法,既然打不过这两个强权,世界也基本只能俯首称臣了,任由二者一统天下,享受岁月静好。
熟料,2019年5月16日,美国对华为的一纸禁令,令这个原本毫无悬念的江湖掀起了波澜。

华为当时已经是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生产商,也是安卓阵营的领导者,眼看要在全球以泰山压顶之势迫的苹果喘不过气。这个当口,却被美国政府勒令不能再使用美国的芯片和软件技术,其中就包括谷歌的GMS。
GMS全称为GoogleMobile Service,即谷歌移动服务。GMS包括Google Play、Search、Search by Voice、Gmail、Contact Sync、Calendar Sync、Talk、Maps、Street View、YouTube、Android Market等服务,是Google开发并推动安卓蓬勃发展的动力,是谷歌程序运行的基础。
由于历史原因,GMS对国内的安卓手机来说可有可无,但海外的安卓手机却严重依赖GMS,当使用海外网站的谷歌应用商店,就必须使用谷歌三件套(Google服务框架、Google Play商店和Google Play服务)。而这些基于GMS来运行,如没有将无法安装海外应用程序,或将被禁止下载,很多App没有GMS甚至根本无法运行,即使安装成功可以运行也会出现“闪退”,或者是出现”已停止服务”。
华为已经无路可走,只有开发能替代谷歌的、属于自己的“GMS”。而由于GMS和底层操作系统结合紧密,也就相当于华为基本连操作系统一起开发了。
所幸的是,出于任正非早年的未雨绸缪,华为在操作系统上还真的留了一个后手。
早在美国制裁华为之前,坊间一直传言,华为自研的操作系统鸿蒙已经临近商用状态。
5月21日晚间,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一个微信群中透露,最快今年(2019)秋天,最晚明年春天,华为自己的操作系统将可能面市。


2019年8月9日,华为在松山湖基地召开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余承东正式确认鸿蒙的存在,并公布了鸿蒙的开发历程及路标规划,2019年鸿蒙将首用于智慧屏产品,2020年鸿蒙将发展到2.0版本,同时在技术上将实现内核及应用框架自研、通用微内核架构、高性能图形栈、支持多语言统一编译、多终端开发IDE、满足车规级标准等。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华为是一个做硬件设备起家的公司,并不擅长软件开发,更别提操作系统领域的积累了。

事实上,在工信部主办的2019年中国百强软件排行榜中,排名第一的就是华为,它已经连续十七年获得第一。
华为在操作系统和嵌入式软件领域的开发实力绝对不容小觑。早在上世纪90年代,华为在其高端路由器和数据通信产品上,就使用了自己基于FreeBSD(Unix)开发的VRP(Virtual Route Platform,虚拟路由平台)操作系统。当然,严格说来,VRP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操作系统,而更像基于操作系统的一个屏蔽硬件差异的通用框架库。
对于谷歌的开源安卓操作系统,华为也是一个重要的深度参与者,并反向向安卓输出了不少技术改进,所作的贡献受到谷歌的高度赞赏。据悉全世界可以操盘安卓底层的工程师不超过100人,其中基本一半在谷歌,一半在华为。
2019年5月,微博上有人爆料了一张上海交通大学的成果汇报PPT,显示陈海波教授领导华为操作系统团队开发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鸿蒙操作系统,其中对Linux系统进行了大量优化,并且已经用到了华为手机的安全部分中。



陈海波教授是货真价实的大牛,主要研究方向为系统结构, 操作系统与系统虚拟化等。他在操作系统领域国内应该是最牛的,据说在顶级的学术期刊上发布不少成果,曾担任计算机操作系统领域顶级会议主席,是40年来唯一一个在国际操作系统核心杂志上发表论文的亚洲人。

在华为最新的EMUI中,华为用方舟编译器、EROFS、Link Turbo、GPU Turbo、分布式系统、确定性时延等技术,基本对安卓底层进行了替换。因此有人评论说,EMUI 10.1可以称之为“小鸿蒙”。
苹果的IOS和谷歌的安卓系统,已经在移动智能设备领域虎踞龙盘多年,鸿蒙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后起之秀,有何资本向两位前辈发起挑战?
除了华为自身是世界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商这一优势外,鸿蒙最致命的杀手锏在于,它是一个基于微内核、为未来物联网时代设计的、开源的下一代分布式操作系统。
目前市面上的主流操作系统厂商中,谷歌的操作系统均为宏内核架构,包括Chrome OS,Android,Wear OS(用于智能穿戴产品)等,生态系统分裂;而苹果的Watch OS,TVOS,iOS等,是混合内核,以宏内核为主,也在引入一些微内核,生态较为封闭;谷歌正在开发的下一代操作系统Fuchsia也是一款微内核操作系统,但不是分布式设计,跨终端的硬件部署不够弹性。
所谓的宏内核,就是说除包括操作系统最基本的进程、线程调度管理、内存管理外,文件系统,驱动,网络协议等等统统都放在内核里面,这就使得其规模较大,对设备的计算能力和运行内存要求较高。而微内核架构,内核中只有最基本的调度和内存管理,其它原本在宏内核中完成的功能,都模块化为相互独立的服务,以进程方式按需调用,它们被称之为外核。它对设备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要求都可以很低。
这里需要提一下的是,微内核因为增加了进程间通讯(IPC),降低了效率,这一固有缺陷致使微内核系统多年来一直不被看好,而鸿蒙找到了改进的大招,使之对比其它微内核系统如Fuchsia的进程间通讯效率提升3到5倍之多。
根据华为官方的材料,鸿蒙有四大特点:
1、采用分布式架构,可以实现跨终端的能力互助共享;
2、低时延和高性能IPC(进程间通信)带来高流畅的使用体验;
3、基于微内核技术的可信执行环境,通过形式化方法提升了内核安全,全面提升全场景终端设备的安全能力;
4、鸿蒙OS可支撑开发者实现一次开发、多端部署,最终实现跨终端生态共享。
如果这四点都实现了,鸿蒙将是在目前一个无敌的存在。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试着想象一下,将来无论是你的台灯、门锁、音箱、空调、手表……这样的小型设备,还是到智慧屏、冰箱、手机、汽车、PC这样的较大型系统,一个鸿蒙操作系统可以实现通杀。这在以前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对于门锁之类的弱设备,安装类似于Linux这样的操作系统几乎是不可能的,Linux是一种宏内核系统,设备本身必须具备完整的硬件和计算能力,而这对于只需要完成开关等基本功能的门锁来说,是完全不必要的。
原来的操纵系统基本是和底层硬件绑定,各个设备的硬件不同,上面运行的操作系统也不同,除非你像WINTEL兼容的PC机那样,都是基于X86的CPU和主板等,一套WINDOWS系统就够了。但是,在未来万物互联的社会,各种智能灯、扫地机器人、电饭锅、手表……等,硬件设备是千差万别的,为每一个智能设备都定制一个操作系统的话,这个工作量可想而知。

SUN曾经想开发一个JAVA,通过虚拟机机制来屏蔽上层操作系统对硬件的差别,但是这个系统仍然很庞大,无法运行在像智能门锁这样的设备上。
而采用微内核的鸿蒙,则可以按需定制,实现弹性部署,一个系统可适配从KB到GB内存规模的不同设备。并通过方舟编译器和面向多终端开发的IDE,使软件可以一次开发,多端部署。
一系列黑科技组合后,鸿蒙最终能够实现IT行业多年以来的一个梦想:不同硬件,使用同一个系统。软件一次开发,多端部署。
这还不算完,鸿蒙还有一个“惨绝人寰”的骚操作,就是跨终端的设备共享能力。

什么意思呢?同一华为账户下,运行鸿蒙操作系统的不同硬件设备,它们的摄像头、扬声器、麦克风、传感器、显示器、计算能力、通讯能力,可以实现和物理实体的解耦合,被虚拟成模块化的硬件能力。用户可以在各种场景下,以任意组合方式调用这些设备的硬件能力。
华为发布会上演示的无人机和手机之间互动,大疆无人机在几百米的高空,拍摄东莞松山湖基地的美景,并将视频数据在多个终端流转。这实际上就是通过分布式技术将大疆无人机摄像头虚拟为手机摄像头,手机的屏幕虚拟为无人机的输出设备。
简单来说,鸿蒙就是在试图延伸各种设备的能力范围:

将手机的触屏做为PC的能力的延展
将无人机的摄像头做为手机的能力的延展
将电视做为手机的能力的延展
将手机做为电视的能力的延展
……
这种能把巨大数量的物联网设备进行全场景连接的,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操作系统具有这种能力,鸿蒙是第一个可以做到这一点的分布式操作系统。不论Linux、安卓、iOS还是谷歌尚未发布的Fuchsia,都不具备这种能力。
当然,和安卓等操作系统相比,鸿蒙最大的差距显然还是生态。想构建一个如安卓一般强大的生态,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
华为显然比谁都清楚自己的短板在哪,外界等待预装华为鸿蒙系统的手机望眼欲穿,华为自己却在全球只争朝夕的推广HMS。
HMS是Huawei Mobile Service(华为终端云服务)的缩写,HMS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HMS Apps,由一些为华为手机提供基础服务的应用组成,比如AppGallery(华为应用市场)等。另一部分是HMS Core,是面向开发者的服务。
HMS是华为构建鸿蒙生态的第一步。
华为消费者云服务副总裁谭东晖在5月中旬接受CNBC采访时透露,截至3月底,华为HMS全球手机月活增长25%,达到6.5亿。华为HMS拥有140万开发人员,比2019年第一季度末增长了115%。并已有6万个应用程序使用HMS Core服务,包括亚马逊购物应用,同比增长66.7%。
抛开生态应用不谈,鸿蒙绝不是一个华为口中的安卓替代品,它包藏了华为试图称霸下一个万物互联时代的野心,是华为1+8+N全场景的核心和纽带。
它很可能是安卓和iOS的掘墓人。
欢迎留下您的观点。
【本文版权归公众号“牛高参”所有,转发收藏评论点赞好运常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