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桌面、服务器CPU商业市场前景惨淡
不久前,日本Fugaku超越了美国超算Summit,跃居全球首位。苹果则宣布准备在自家电脑上用ARM处理器替换X86处理器,一些分析文章把Fugaku夺冠和苹果弃用英特尔联系起来,对ARM CPU的事情联系起来大肆鼓吹,仿佛ARM将要取代X86成为CPU的王者,认为国产ARM桌面和服务器CPU也将从中获得巨大利好,类似于ARM在智能手机上的成熟生态即将形成。对此,铁流认为这种观点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对于ARM上PC,联想的一位高管Rahul Agarwal说的很明白,“人们仍然希望购买Intel或AMD的产品,所以直接购买一款新的玩家产品,并非是很简单的事”,指的就是习惯的力量。Rahul Agarwal指的是,在PC、服务器上,从整个产业链到消费者,都已经习惯了X86。
对应的,在智能手机上,从整个产业链到消费者习惯了ARM。这就使英特尔入侵智能手机难上加难,在付出高额补贴之后,英特尔依然未能撼动ARM的统治地位,最终只能壮士断腕。
如今,风水轮流转,当ARM开始进军Intel的基本盘PC和服务器后,必然遭到同等反击。当年Intel遭遇的困局,如今ARM同样要面对,而且ARM还有两个巨大的劣势,那就是芯片性能不行,且在成本上毫无优势。由于单核性能不行,只能通过堆核心数来获得多核性能,而堆核心数的做法是有代价的,会使芯片面积过大,成本很高,像高通、KP的ARM芯片,反而比X86芯片更贵。
就生态而言,从2014、15年arm和一些追捧者就说看好,要迎来大发展了;但都到2020年了,还是一片稀碎,没有形成可观的生态和应用局面。
就ARM支持者一直津津乐道“ARM具有低功耗优势”而言,其实也是伪命题。在服务器和桌面领域,ARM的功耗不占优,因为功耗最终和微体系结构以及实现相关,和指令集的相关度很小,cisc指令译码到risc所占功耗比几乎忽略不计,而且编译器会挑选x86中类risc指令。详细x86和arm比较,见2013年hpca文章:revisiting the risc vs. cisc debate on comtemporary arm and x86 architectures。威斯康辛大学做早就对这个事情做过研究,这篇文章后arm做服务器的路基本上都否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