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RISC-V是“中国芯”的未来吗?小米投资国内RISC-V架构芯片企业

[复制链接]
作者:人物_987 
版块:
MCU单片机技术 ARM 发布时间:2020-8-11 01:29:58
15840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小米集团旗下的小米长江产业基金领衔投资国内一家RISC-V架构研发公司芯来科技。芯来科技官网介绍中显示其是中国大陆首家专业RISC-V处理器内核IP和解决方案公司,目前自研的RISC-V处理器知识产权已经授权给多家知名芯片公司进行量产,实测结果达到业界一流指标。

正如其名字一样,RISC-V和ARM同属于精简指令集计算(RISC)架构,与之相对的则是电脑上常用的x86架构所属的复杂指令集计算(CISC)架构。由于ARM架构入局消费级市场更早,在不少消费者心中RISC架构带来的各种好处都被算在了ARM架构头上,但是ARM架构的知识产权由英国ARM公司控制,极易受到国际资本市场和某些国家的政府影响。而RISC-V架构与ARM架构虽师出同源,但是差别却是巨大的,它由RISC-V基金会控制,该基金会已在2020年3月正式迁移至中立国家瑞士,其次RISC-V架构本身高度开放,所以RISC-V架构在知识产权授权的时候不容易受到第三方影响。

我国也在培养半导体、集成电路人才的时候,优先倾向于RISC-V架构方向。中国科学院大学5位2016级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内容,就是主导完成一款64位RISC-V处理器SoC芯片设计并实现流片,该芯片还成功运行了Linux操作系统和学生们自行编写的UCAS-Core操作系统,这种培养计划被中国科学院大学命名为“一生一芯”计划。

国内的半导体企业,例如海思半导体(华为背景)和平头哥半导体(阿里背景)都加入了RISC-V基金会,有的还拿出了基于RISC-V架构的产品。当前RISC-V架构产品还在主打AIoT、工业生产等领域,但可以看出在当前的时代大背景下,许多公司都开始摆脱对ARM架构的依赖,投向更值得信赖的RISC-V架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