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创产业不断落地,推荐关注中国长城(持有天津飞腾 31.5%股权)、中科曙光(持有天津海光 36.44%股权),操作系统龙头中国软件、诚迈科技,鲲鹏整机龙头神州数码。 经济受疫情影响较重,IT 国产化进程放缓。此次新冠疫情来势凶猛,对全球以及我国经济都形成了较大冲击,对政府的财政亦有冲击。国产计算产品目前主要面对的还是政府市场,疫情也许会对计算产业国产进程产生负面影响。 国产芯片行业受美国制裁程度加深。此前美国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华为海思的制裁,我国芯片行业近年来快速发展,但在芯片代工、上游原材料等多个领域仍然与国外差距明显,美国制裁有可能放缓我们国产 CPU 产业的发展。 基于 ARM 的计算生态发展缓慢。ARM 主要在移动端市场处于统治地位,生态成熟,在计算市场还是 X86+Windows 处于绝对垄断地位。虽然国内ARM 阵营的海思、飞腾等厂商正在积极建设计算生态,但仍将面临较大的阻力,基于 ARM 的计算生态发展进度也许将不及预期。 CPU 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和大脑 CPU,即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运算和控制核心,其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CPU 主要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和连接总线构成。其中,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 CPU 的内核,内核从存储器中提取数据,根据控制器中的指令集将数据解码,通过运算器中的微架构(电路)进行运算得到结果,以某种格式将执行结果写入存储器。因此,内核的基础就是指令集(指令集架构)和微架构。指令集是所有指令的集合,它规定了 CPU 可执行的所有操作,微架构是完成这些指令操作的电路设计。相同的指令集可以有不同的微架构,如 Intel 和 AMD 都是基于 X86指令集但微架构不同。
指令集架构(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又称指令集或指令集体系,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与程序设计有关的部分,包含了基本数据类型,指令集,寄存器,寻址模式,存储体系,中断,异常处理以及外部 I/O。指令集架构包含一系列的 opcode 即操作码(机器语言),以及由特定处理器执行的基本命令。简单地来说,指令集一般被整合在操作系统内核最底层的硬件抽象层中,属于计算机中硬件与软件的接口,它向操作系统定义了 CPU 的基本功能。
CPU 按指令集的架构区分,分为 CISC( 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 , 复 杂 指 令集 )型 和 RISC( 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精简指令集)型两类。CISC 的设计者希望通过直接在硬件中构建复杂的指令从而使编程更方便、程序运行速度更快,其架构中每个指令可执行若干低端操作,诸如从存储器读取、存储、和计算操作,全部集于单一指令之中;与之相反,RISC 架构中只包含使用频率高的少量简单指令,并提供一些必要的指令以支持操作系统和高级语言。
CISC 阵营以 Intel、AMD 的 X86 架构为代表,而 RISC 阵营则包括 ARM、MIPS、Power PC 等架构
从硬件角度来讲,CISC 处理的是不等长指令集,而 RISC 执行的是等长精简指令集,在并行处理方面 RISC 明显优于 CISC。由于 RISC 执行的是精简指令集,相比 CISC 在硬件层面需要更少的晶体管,所以它的硬件制造工艺更简单且成本更低廉。RISC 型 CPU 与 CISC 的CPU在软件和硬件上都不兼容,这是由指令集的特性而决定的 从性能角度来说,CISC 与 RISC 并无绝对的孰优孰劣之分。但在发展过程中,CISC 阵营的 Intel 和 AMD 在提升芯片性能上做出了持续的努力,芯片的功耗被放在了性能后的第二位;而 RISC 本身出现时间较CISC 晚十年左右(ARM 诞生于 1985 年,X86 诞生于 1978 年),ARM、MIPS 在创始初期缺乏与 Intel 产品对抗的实力,专注于以低功耗为前提的高性能芯片。RISC 阵营的 Power PC 架构最初是为个人计算机产品而设计,但其出现时已是 1992 年,此时 Intel 旗下的 80386和 80486 占据了大部分 PC 市场。次年,Intel 赫赫有名的奔腾系列发布并助力 Intel 占领了绝大部分 PC 市场,这是第五代基于 CISC 的X86 架构微处理器,Intel 将其命名为“Pentium”。在整个 1990 年代中期,PowerPC 处理器均达到或超过了最快的 x86 CPU 的基准测试成绩。但由于 PowerPC 面向 Windows、OS / 2 和 Sun 的客户都存在应用软件极度缺乏的问题,所以最终并未在 PC 市场溅起水花。但其后 Apple 因为 PowerPC 处理器的更高性能,在 Macintosh 个人电脑系列使用了 PowerPC 处理器。2005 年,出于发热量和能源消耗有关的考虑,Apple 宣布不再在其 Apple Macintosh 计算机中使用 PowerPC处理器,转而支持 Intel 生产的处理器。此后 PowerPC 开始往超高性能服务器方向发展。 CISC 与 RISC 已逐步走向融合,两方处理器互相借鉴互相优化。例如,Intel 公司的 Pentium Pro 种内含三个能够把 x86 指令转换成 118 位定长的 RISC 风格微操作的译码器。
整体来看,在移动芯片领域,ARM 架构的芯片占据了 9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计算 CPU 市场上,英特尔 X86 处理器占据超过 90%市场份额。MIPS 和 Power 虽然已经不是主流,却也有部分厂商仍在使用。 国产 CPU 与 X86 产品尚存在差距,主要体现在:1)专业人才是技术和水平的承载体,国内专业人才数量少、整体规模尚小;2)硬实力包括软硬件设计开发环境 EDA 等存在短板;3)软实力包括 CPU 的设计方法学、CPU的设计流程与规范等存在差距。 国产 CPU 的发展现状
中国自 2001 年开始启动处理器设计项目,至今将近 20 年,产生了以中科龙芯、天津飞腾、海光信息、上海申威、上海兆芯等为代表的国产 CPU,并且产品的性能逐年提高,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使中国长期以来无“芯”可用的局面得到了极大扭转,为构建安全、自主、可控的国产化计算平台奠定了基础。目前,国产主要 CPU厂家有六家。
对指令集的掌控程度决定了国产化的程度。对指令集的消化吸收和创新程度决定了 CPU 的创新可信的程度,通常自主研发国产 CPU 可以通过授权或者完全自研的方式,授权方式主要有两种:指令集架构授权、IP 内核授权。
国产芯片种类繁多,基于 ARM 架构授权的芯片厂商最有可能形成自主可控指令集。由于指令集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自主研发一套全新的指令集难度较大且效益不高。国产 CPU厂家大多选择购买国外授权,以实现不同程度的自主可控。目前,国产 CPU架构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龙芯为代表的 MIPS 指令集架构和以申威为代表的 Alpha 架构,申威已基本实现完全自主可控(申威 64 已经完全形成了自己的架构),龙芯部分关键技术需付专利费。第二类,是以飞腾和华为鲲鹏为代表基于 ARM 指令集授权的国产芯片。ARM 主要有三种授权等级:使用层级授权、内核层级授权和架构/指令集层级授权,其中指令集层级授权等级最高,企业可以对ARM 指令集进行改造以实现自行设计处理器,如苹果在 ARM v7-A 架构基础上开发出苹果 Swift 架构,其他如高通 Krait、Marvell 等都是基于 ARM指令集或微架构进行的改造。因此,已经获得 ARM V8 永久授权的海思、飞腾等厂家凭借自身的研发能力,亦有可能发展出一套自己的指令集架构。第三类,是以海光、兆芯为代表的获得 x86 的授权(仅内核层级的授权),未来扩充指令集形成自主可控指令集难度较大。因此,可以看出,在自主可控程度上申威、龙芯>飞腾、鲲鹏>海光、兆芯,但未来鲲鹏和飞腾如果基于 ARM V8 发展出自己的指令集,则创新可信程度将显著提升。同时在未来 ARM V9 V10 等新架构拿不到授权的情况下,依然可以维持先进性。
综合对比六大国产 CPU 厂商,我们认为目前市场竞争格局进一步明晰,飞腾有望在党政信创和行业端市场均提升份额。 在党政信创领域,申威由于过去主要市场在军队,且其产品偏向底层应用及超算领域,Alpha 生态应用较少,预计其可获得的市场份额有限。海光、兆芯受制于 x86 内核层级授权,自主性较弱,且海光仅获得 AMD 服务器授权,暂未获得桌面应用授权,兆芯由于使用台湾威盛电子的 x86 早期授权,产品性能相对落后,且兆芯早期市场开拓不佳。因此,在党政信创市场,我们预计飞腾、鲲鹏和龙芯三家将成为主导。龙芯研发起步最早,党政市场原始份额较大(约占 70%以上),国产整机及应用适配厂商较多,但 MIPS 整体生态、性能是劣势,商用前景较一般,随着鲲鹏进入市场及飞腾逐步成熟,ARM 体系的生态和性能优势逐步体现,另一方面,在党政信创市场,通过投资给当地带来税收及就业机会是获得份额的一大途径,鲲鹏和中国长城均在多地成立了子公司,预计龙芯未来在党政信创领域的市占率会有所下降。鲲鹏当前因为海思受到美国制裁,未来存在一定不确定性,预计其在党政信创市场拓展会有所取舍。综合而言,我们判断飞腾在党政信创市场将逐步获得最大份额。
对行业市场而言,一方面行业市场规模是党政信创市场的数倍,另一方面行业市场对 CPU 性能、生态等的要求也远高于信创市场。因此在此前行业国产招标中,基本只有鲲鹏、海光两家获得订单,鲲鹏作为华为海思旗下产品,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 ARM 生态亦在不断成熟,若不考虑美国制裁带来的负面影响,其前景最为光明;海光因获得四年前 AMD 最先进产品授权,且经过不断改良加之 X86 架构的天然生态优势,在行业市场亦获得较多订单。除此以外,此前其他几款芯片在性能或市场能力上均有一定差距,不易获得行业端市场订单。以飞腾为例,此前飞腾仅可提供单路服务器芯片,性能与鲲鹏有较大差距,因而难以拓展行业市场,而目前,飞腾已退出最新一代多路服务器芯片产品腾云 S2500,使得多路服务器产品性能提升数倍,预计 Q4 可规模化推向市场,飞腾在行业端拓展市场亦成为可能。
综上,我们看好飞腾在信创和行业端市场份额提升,未来发展可期。看好飞腾原因有三:
其一,飞腾基于 ARM 架构层级授权自主化程度高、ARM 应用生态不断丰富,市场空间广阔。飞腾已获得 ARM v8 架构层级永久授权,其技术授权的确定性和可持续性较强,目前在移动终端市场,AA(ARM-Andriod)体系占据统治地位,虽然主机和服务器端与移动端授权有所差异,但不需要研发自己的编译器,可兼容 AA 体系的软件生态,大幅降低研发的技术门槛、时间和资金成本。同时,国际厂商不断挑战Intel、AMD 等 x86 厂商在 CPU市场的垄断地位,如苹果将在 2021 年初发布第一款基于 ARM 的 Mac,完成向基于 ARM 的计算芯片的过渡。飞腾走了一条创新可信与国际化开放生态相互兼容的路线,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其二,飞腾产品谱系不断完善,产品性能大幅提升。目前,飞腾产品谱系已全面覆盖高性能服务器、高效能桌面和高端嵌入式等领域,7 月发布的腾云 s2500 芯片补全了其在高端多路服务器领域的短板,基于腾云 2500S 的 8 路服务器是目前最高性能的国产服务器系统,多条产品线能为从端到云的各类设备提供核心算力支撑。 其三,合作厂商不断扩展,中国长城信创产业基地全国布局。目前,飞腾合作伙伴数量超过 1000 家、累计研制了 6 大类 900 余种整机产品,已经适配和正在适配的软件和外设超过 2400 种,并发布了四大类、80 多个行业联合解决方案,覆盖信创、电信、金融、能源、交通、医疗、数字城市、工业制造等行业。同时,2019 年以来,中国长城与各地方政府展开合作,共建信创产业生态基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 年 8 月,中国长城自主创新基地已先后在长沙、太原、温州、南通、泸州、烟台、合肥、郑州、重庆、哈尔滨、大理、拉萨、韩城、遵义等共 14 个城市落地。信创产业生态基地基于“飞腾+麒麟+安全”产业链全面构建从研发、生产、供应链及售前服务、售后服务的完整信创生态体系,助力飞腾快速发展。7 月 23 日,飞腾表示,预计2020 年全年芯片出货量将达 100 万片,营收达 10 亿元。
1、天津飞腾:创新可信主力芯片厂商,产业生态日益丰富,市场空间广阔 天津飞腾是国产自主安全主力芯片厂商。飞腾专注于 ARM 芯片研发,是中国最早获得 ARMv8 指令集架构授权的芯片设计厂商,主要致力于国产高性能、低功耗集成电路芯片的设计与服务,产品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终端与服务器。目前国内完全自主设计的芯片厂商仅飞腾、龙芯、海光、兆芯和申威等寥寥数家,飞腾在 CPU、JS 引擎性能、HTML5 兼容性等方面全面领先其他厂商。
飞腾产品覆盖高性能服务器 CPU、高能效桌面 CPU 和高端嵌入式 CPU 等。飞腾通过 20 年技术积累,已经形成完整的多样化算力产品谱系,是国内通用 CPU里面谱系最全的 CPU 厂家,包括高性能服务器 CPU、高效能桌面CPU、高端嵌入式 CPU,能为从端到云的各类设备提供核心算力支撑。目前,主推产品是面向服务器的 FT-2000+64、面向桌面终端的 FT-2000 四核和面向嵌入式的 FT-2000A 两核。
飞腾 CPU 是 PK 体系信息系统的核心。飞腾的 CPU 芯片架构和国际主流ARM 指令集接轨,而内部则是完全自主研发的“飞腾内核”。架构和国际主流接轨,保证了芯片接口的通用性,产品能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和生态环境;自主研发内核,则保障了芯片的自主性和可控性。基于自主研发的处理器内核,飞腾拥有高性能服务器 CPU、桌面 CPU 和高端嵌入式 CPU完整的产品谱系,并与国内软硬件厂商完成适配和产品业化研发,使得基于飞腾芯片的产品性能上可以达到替代国外产品,为从端到云的各型设备提供核心算力支撑,为我国构建安全、自主、可控的国产化计算平台奠定了基础。
目前,飞腾已经与国内众多厂家开展合作,携手合作伙伴构建繁荣开放的生态,合作伙伴数量超过 1000 家、累计研制了 6 大类 900 余种整机产品,已经适配和正在适配的软件和外设超过 2400 种,飞腾已经建立起云端边和嵌入式全栈解决方案图谱。
飞腾新一代多路服务器芯片—腾云 S2500
今年以来,飞腾对高性能服务器 CPU、高效能桌面 CPU 和高端嵌入式 CPU 等三条产品线进行了全面品牌升级。高性能服务器 CPU 统一以飞腾腾云 S 系列命名(为服务器和数据中心提供强算力、高并发的计算服务)、高效能桌面 CPU 产品线统一以飞腾腾锐 D 系列命名(打造高性能、高安全的单用户极致体验)、高端嵌入式产品线统一以飞腾腾珑 E 系列命名(提供定制化契合各行各业嵌入式应用的解决方案)。腾龙、腾锐、腾珑并驾齐驱,三线齐飞。
CPU 按指令集架构区分,复杂指令集阵营以 X86 为代表,简单指令集阵营以 ARM 为代表。CISC 与 RISC 架构处理器各有千秋,CISC 架构芯片运行速度快、性能优越,但功耗大、价格较贵;RISC 架构芯片体积小、低功耗、性价比高。目前整体来看,在移动芯片领域,以 ARM 为代表的 RISC架构的芯片占据了 9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计算 CPU 市场上,以英特尔X86 为代表的 CISC 架构处理器占据超过 90%市场份额。其他如 MIPS 和Power 等架构虽有部分厂商在用,但已不是市场主流。 对指令集的掌控程度决定了国产化的程度。对指令集的消化吸收和创新程度决定了 CPU的创新可信的程度,通常自主研发国产 CPU可以通过授权或者完全自研的方式,授权方式主要有两种:指令集架构授权、IP 内核授权。获得指令集架构授权的厂商可以自主研发 CPU 内核,拥有较高的创新可信程度;获得 IP 内核授权的厂商,只能基于指令集进行 SOC 集成设计,CPU内核仍受制于人,创新可信程度相对较低。 基于 ARM 架构国产芯片有望实现完全创新可信。目前,国内 CPU 企业大多选择购买国外的架构授权,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龙芯(MIPS 指令集)和申威(Alpha 指令集),创新可信能力最强,但使用群体小,应用生态缺乏;第二类,飞腾、鲲鹏均基于 ARM 架构,由于是架构层级授权,有机会形成自主指令集,而且应用生态不断成熟;第三类,以兆芯、海光为代表的 x86 架构,由于指令集仍掌握在海外厂商手中,完全创新可信难度大。因此,在创新可信程度上申威、龙芯>海思、飞腾>海光、兆芯,但是未来鲲鹏和飞腾有机会基于 ARM V8 永久指令集授权实现进一步创新可信。 综合对比六大国产 CPU 厂商,飞腾有望异军突起。在党政信创市场,申威因主要面向超算领域且 Alpha 生态不成熟难以获得较多份额。海光、兆芯受制于 x86 内核层级授权,创新可信程度较弱且海光无桌面授权。我们判断飞腾、鲲鹏和龙芯将在党政市场占优。龙芯研发起步最早,党政市场原始份额较大(约占 70%),国产应用适配厂商较多,但 MIPS 生态及性能不足,随着鲲鹏进入场及飞腾不断成熟,ARM 的生态和性能优势将逐步体现,同时因鲲鹏受制裁选择性布局党政市场,判断飞腾将逐步获得党政信创市场最大份额。行业端市场空间大,对性能要求高,鲲鹏、海光此前绝对领先,随着飞腾推出腾云S2500 多路服务器芯片产品,性能提升数倍,亦有望推进行业端市场。(资料源:国金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