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金十数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两周之前,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官宣”了对英国芯片设计商ARM的收购,创下半导体史上最大规模的交易;但由于ARM与中企合作范围甚广,有分析指出,此项交易可能也会给中国芯片设计业务带来影响;不过,英伟达也承认这笔收购案并未一锤定音,还需等待中国市场的“通关卡”。而据最新消息指出,中国有关部门可能会否决这一并购案。
美国欲垄断全球芯片架构?倪光南:中国可能否决ARM并购
据新浪财经9月27日报道,在“第四届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谈及英伟达对ARM的并购时表示,商务部可能会否了这个并购——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两大架构,一类是英特尔,一类是ARM,“ARM原来是英国公司,后来日本控股了,现在美国已经拥有了70%的控制权,正在启动并购,如果并购成功了,肯定是对我们非常不利的”。
“所以我相信我们商务部可能会否了这个并购,是不是能够并购成呢,也不知道;总而言之,ARM将来我们也不能很舒服地用”。
今年9月14日,英伟达与软银宣布达成最终协议,将斥资400亿美元(约2728亿元人民币)从后者手中收购ARM;但这项交易还需要获得包括英国、中国、欧盟和美国等在内的监管机构批准,如果顺利,交易预计将在大约18个月内完成。
在并购消息公开之后,ARM联合创始人赫尔曼·豪泽(Hermann Hauser)也表达了其强烈的不满——他表示这笔交易会是一个行业灾难,并直接发表一封写给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的公开信,要求英国政府“救救”ARM,称这笔交易可能使英国成为美国附庸。
而对于我国科技行业来说,这项并购可能也将带来更加复杂的影响。业内人士也认为,在ARM被英伟达收购之后,美国对ARM的长臂管辖将进一步增强,无异于垄断全球芯片架构行业;尤其是在当下这种大环境下,美国进一步加强对ARM的掌控,犹如把枪口顶在中企的脑门上,而一旦ARM授权和台积电工艺两个都被卡脖子,对于国产ARM CPU而言,等于是被拷上了双重锁链。
“国家队”进场助力国产芯片!新架构RISC-V能否实现替代?
英伟达对ARM的收购能否顺利获得中国市场的“通关卡”还未有正式定论,但上述讨论的背后其实也显露出一大问题:对于芯片来说,架构就类似于地基,我们显然不能在别人的地基上盖房,那我国又该如何做?实际上,中国芯片行业正在加速试水新架构。
目前,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地在内的地方政府,都在积极推动RISC-V成为国产芯片架构发展标准,并采取了包括成立产业联盟、技术交流平台、实验室等系列鼓励措施。同时,包括阿里巴巴、兆易创新、华米科技以及小米在内的一些企业,也在陆续推出基于RISC-V架构的芯片产品。
Risc-V是一个高度开放的芯片架构,其来自美国的专利并不多,Risc-V公司甚至为了避免美国的影响主动将总部从美国迁移至瑞士。那RISC-V能否实现对英特尔、ARM的替代呢?倪光南曾在展望开源芯片前景时表示:“RISC-V很可能发展成为世界主流CPU之一,在CPU领域形成英特尔、ARM、RISC-V三分天下的格局。”
不止是在芯片架构上,对于国内芯片企业面临的芯片制造难题,“国家队”近期也已明确发话并进场助力。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近日表示,将集中力量、集中优势聚焦国家最关注的重大科技技术,其中就包括了近期由于华为面临的问题而广受关注的光刻机。可以预见,在国内多支力量的共同发力之下,中国芯片产业的前景将更加值得期待。
文 | 刘苏林 题 | 凌明 图 | 饶建宁 审 | 李泽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