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热搜:
程序员
简洁模式
高级模式
用户组: 游客
消息
提醒
新听众
我关注的
帖子
道具
勋章
任务
设置
退出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or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搜索
首页
论坛
BBS
MCU单片机技术
程序员交流
新锐龙为啥比新酷睿厉害?了解IPC和微架构你就懂了!
[复制链接]
作者:
运城普通劳动者
版块:
›
MCU单片机技术
›
ARM
发布时间:
2020-7-20 08:06:30
853
0
返回列表
运城普通劳动者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中级会员, 积分 2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1 积分
中级会员
中级会员, 积分 2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1 积分
积分
289
发消息
楼主
电梯直达
运城普通劳动者
发表于 2020-7-20 08:06:30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消费者对性能的需求是无止境的,因此无论X86阵营的英特尔和AMD,还是ARM领域的高通、三星、联发科、海思,都在想尽办法提升旗下处理器的性能。
业内用于计算处理器性能的公式是:CPU性能=时钟频率(MHz或GHz)×IPC(CPU每一时钟周期内所执行的指令多少),相同核心数量和主频的处理器之间之所以会存在性能差异,就是IPC在背后“捣鬼”。
主要晶圆代工厂的技术迭代时间表
未来3nm工艺需要从FinFET(鳍式场效应晶体管)升级到GAAFET(环绕式栅极技术),MBCFET(多桥通道FET)则是三星的专利,属于GAAFET的变体
其中,
CPU能运行在多高的频率,主要取决于它的生产工艺
,在相同功耗和发热的前提下,用5nm制造的芯片肯定比7nm能稳定运行在更高主频上。
如果你对制程工艺感兴趣,可以参考以下两篇文章:
“芯”希望来自新工艺!EUV和GAAFET技术是个什么鬼?
制程工艺哪家强?英特尔:额......你猜猜?
既然始终频率取决于工艺,那IPC又是受谁影响呢?
没错,决定IPC的就是“微架构”,也就是CPU的内核,手机SoC的IPC性能提升全靠ARM Cortex-A微架构的迭代(详见《Cortex-A78、X1、Mali-G78发布!ARM三剑客全解析》),而X86 CPU就要靠英特尔和AMD自身的努力了。
在这里还要夸一下AMD,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AMD旗下移动处理器的表现非常差,很多高端型号的性能也就是同期英特尔酷睿i3的水平。
AMD APU家族发展路线图
2017年底问世的Ryzen锐龙之所以备受关注,就是因为它采用了最新的Zen CPU微架构,实现了震惊世界的52%的IPC性能提升,直接获得了与英特尔最新第八代酷睿处理器竞争的本钱。
第二代锐龙采用了升级版的Zen+微架构,虽然其IPC性能只提升了3%,但AMD依旧通过改用12nm工艺和提升主频的方式,换来了大约10%的实测性能提升和更低的功耗表现。
AMD移动锐龙4000系列成员
最新上市的第三代锐龙采用了最新的Zen 2微架构,IPC性能较Zen+再度提升了15%,并凭借7nm工艺在保持功耗不变的基础上增加了额外的核心数量且提升了主频,最终帮助AMD摘得当前笔记本领域的性能桂冠(多核性能)。
相对于AMD,英特尔近几年在CPU微架构层面总在“原地踏步”。
从第六代酷睿开始,第七、第八、第九和第十代酷睿(14nm Comet Lake平台)使用的微架构都是基于“Skylake”的缝缝补补(主要是功能层面增强,比如支持LPDDR4X和更高频率的内存,引入英特尔Adaptix动态调优等技术),每次迭代时IPC几乎都没有提升。
还好,英特尔对14nm工艺的优化也变得愈加炉火纯青,每一代酷睿处理器平台的主频都有着显著的提升,核心数量也得以缓步增加。比如,第六代酷睿i7-6700HQ还是4核8线程(2.6GHz~3.5GHz),第九代酷睿i7-9750H则进化到了6核12线程(2.6GHz~4.5GHz),第十代酷睿i7-10875H更是升级到了8核16线程,最高主频也突破了5GHz大关。
得益于更多核心和更高主频,英特尔从第六代酷睿开始,U系列每一代都有着大约10%的性能提升
增加的核心数量和更高的睿频加速频率,足以弥补IPC提升乏力的缺陷。
英特尔从第十代酷睿(10nm Ice Lake平台)才开始引入全新的Sunny Cove微架构,IPC性能最高可提升18%(相较Skylake微架构)。将在2020年秋季发布的第十一代酷睿Tiger Lake会升级到更新的Willow Cove微架构,据说其IPC性能较上代Sunny Cove微架构还会再提升18%,从而有望阻止AMD第三代锐龙的攻势,并帮助英特尔重新夺回轻薄本领域的优势地位。
英特尔未来移动平台CPU微架构发展计划
那么,IPC数值越高,CPU的实际性能就一定越强吗?
答案自然没那么简单,更先进的工艺和更优秀的微架构只能影响CPU的底蕴,它的实际性能还会受到物理核心数量、是否支持超线程、TDP功耗、缓存、指令集等其他因素的制约。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请关注CFan的后续报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收藏
0
相关帖子
•
LinuxKernel5.10.8维护版本更新发布:终于修复Btrfs性能倒退问题
•
英特尔的手机梦破碎:Linux5.12将移除Moorestown和Medfield平台驱动
•
开发者暗示Linux5.12内核将迎来更快的IO_uring
•
Linux系统故障排查,怕了怕了
•
跳槽季,如何做好技术面试准备?
•
Linux5.13将为英特尔AlderLake处理器添加perf支持
•
如何达到架构师标准,java架构师学习视频
•
【干货】绝对是你没见过的超全Linux性能分析工具汇总!
•
受”误解“的JavaAI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表情
@朋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