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华为遗憾宣布,“中国芯”要想崛起,必须攻克三个难关

[复制链接]
作者:先知的失误 
版块:
MCU单片机技术 ARM 发布时间:2020-8-13 05:29:33
13190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 | 考拉科技馆 排班 | 考拉科技馆
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近期,华为遗憾宣布,称受到美国第二轮制裁影响,华为最先进的终端芯片将无法生产,麒麟芯片将成为“绝版”。
在华为宣布这一事实后,不少国人都替华为感到深深的惋惜,要知道为了研发麒麟芯片,华为奋斗了十余年,投入大量精力,但是现在却因为美国一纸禁令,成为绝唱,让人倍感遗憾。

“必须全面发展中国半导体产业”!这是在余承东宣布麒麟芯片将成为“绝版”后,很多国人内心中浮现的第一想法!确实,中国芯片产业要想崛起,就必须实现全面自主,不能只专注于芯片设计,还应该专注芯片制造、材料等核心领域。
如何才能让“中国芯”崛起?有半导体从业人士表示:没那么简单!中国芯崛起所要面临的难关有很多,而其中,有三个难关是必须要攻克的,不然中国芯很难崛起!

第一个难关,设备。相关资料显示,美国垄断了全球50%左右的半导体设备,而日本则垄断了30%左右。需要注意的是,日美两国所垄断的半导体设备,均为中高端半导体设备,也就是说,在中高端半导体设备市场中,日美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同时也是领先的代名词。
而国内虽然也有半导体设备生产商,但是他们所生产的设备大多都算不上先进,技术差距跨度接近十年,如光刻机、离子注入、沉淀等芯片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设备,中国跟国外有着明显的差距。

而中国芯要想崛起,就必须攻克设备这个难关,只有做到可以生产大多数高端半导体设备,才能拥有自主权,不然,中国芯的崛起将是遥不可及的梦。
第二个难关,材料。有了设备,并不代表就能生产芯片,如果没有对应的材料,芯片还是无法生产。以硅材料为例,芯片生产需要用到硅材料,而硅材料的纯度必须很高,至少要达到99.999999999%以上,而目前能将硅材料提炼到这个程度的国家,只有日本、美国、德国,而国内半导体厂商,在这方面跟上述国家的差距很大。

除了硅材料外,芯片生产过程中还需要用到很多原材料,如光刻胶、高性能靶材等。据统计,芯片原材料市场的50%以上份额,都被日本垄断着,而国内的半导体生产材料,市场占比几乎可以不提。
而中国芯要崛起,就必须攻克半导体材料这个难关,只有这样,才能拥有自主权跟掌控权。
第三个难关,技术。提到技术,就不得不说芯片架构,目前国际主流的芯片架构是ARM、X86、Risc–V,而这些架构,都是国外的,国内的芯片企业,比如华为,使用的就是ARM公司设计的架构。

除了芯片架构外,芯片制造技术也是一个难点,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美国的英特尔公司到现在还在琢磨7nm工艺制程,而台积电已经开始量产5nm芯片了。要知道在芯片制造设备上,英特尔并不比台积电差,身为美国企业的英特尔,根本不需要担心出现无法购买半导体材料、光刻机的问题。
然而,在同等设备的情况下,英特尔却连7nm芯片都无法生产,从这点不难发现,芯片的生产,并不是只有设备就可以的,企业自身拥有的制造技术也是相当关键。

“没那么简单”!
不难发现,中国芯要崛起,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真的没那么简单!
而设备、技术、材料,这三样东西,就是摆在中国芯崛起路上的三道难关,只有将这三道难关攻克,中国芯才能挣开束缚,自由翱翔。
科技自媒体撰稿人,只聊科技,关注我,了解更多科技资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