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芯片全球格局,速度并非制胜法宝,“慢”芯片抢占大市场

[复制链接]
作者:ln留恋 
版块:
MCU单片机技术 ARM 发布时间:2020-9-6 07:24:01
12530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谈到芯片,许多人认为速度越快越好,但芯片的整体市场看,速度并非制胜法宝,“慢”芯片也抢占了大批市场。
在详细讲解前,先自我介绍一下:从事 软、硬件开发有20多年,2009年开发了平板点菜硬件设备,并且申请了国家专利(附图,当时ipad 还没有进入中国,iphone4是2010年后的产品 )
2009年我申请的智能平板硬件专利产品
从事过一线的硬件开发,电路板根据不同精度分别委托嘉立创,迅捷兴、牧泰莱,美维等 不同pcb厂家加工(见下图)。
智能硬件研发中,委托不同精度厂家加工pcb电路板
下面我做一次关于芯片的科普。
本文共分8大部分:

  • 1 常用芯片可分为8个大类
  • 2 芯片产业的全球格局
  • 3 芯片处理器并不是越快越好
  • 4 英特尔CPU是最快的,为什么无缘手机、平板处理器
  • 5 芯片行业被误导的微笑曲线
  • 6 光刻机精度问题,对军用和工业领域影响有限
  • 7 美国打压中国芯,并不是因为中国的政治体制
  • 8 中国芯片行业如何破局?
不少网友心中的芯片默认为处理器,例如 486,586, i3,i5,i7, 高通骁龙,华为麒麟 等, 从芯片市场来看,处理器只是芯片市场的一个类型。

第一类: 处理器类型的芯片:类似CPU、GPU、DSP 、MCU 、AI 这类芯片类似于人类的大脑,从事于运算思考,运算速度从8位,16位、32位、64位不断升级,主频由低到高,芯片由单核到多核。
第二类:存储和记忆类的芯片,类似NAND FLASH ,SDRAM ,ROM 芯片
第三类:传感器类型的芯片,例如摄像头、麦克风、温度感知等内置感知类芯片,获取外部感知。
第四类: 通讯类芯片,例如wifi , 蓝牙,RF射频 等通讯芯片
第五类: 接口类型芯片,比如usb 接口 ,以太网接口芯片转RJ45输出 , 串口232电平转换芯片
第六类:电源管理类芯片,比如我们的充电宝 拥有过充、过放、短路的自动保护芯片、同时有电压输入转换、稳压输出的功能,实际上在CPU附近的高频电路,对电源的稳定要求更高,都配置了稳压、整流芯片。
第七类 :功率放大类芯片,例如LM3886功放芯片。
第八类 :音频和视频解码芯片,例如海思视频编解码芯片3510等
当然还有其它类型芯片,这里不一一叙述,。
如果考虑到功能、性能、封装工艺等特点,实际上芯片有成千上万种规格型号。
来自数据统计公司IC Insights发布的2018年报告
目前芯片产业主要美国、韩国、日本、 欧盟,这些年来中国大陆也快速崛起。
按照数据统计公司IC Insights发布的报告显示,在2018年,美国无晶圆厂芯片公司、有晶圆厂芯片公司在全球所占的市场份额分别为68% 、46% 。
第1名美国 50% 以上
第2名韩国占 27%
第3名日本占 7%
第4名欧盟占 6%
第5名中国大陆 3%
目前国内的芯片产业主要还是在无晶圆厂占全球13%,而有晶圆厂则是1% 。
在2006年的时候,刚接触芯片时国产mcu只有宏晶 stc 51单片机,近些年国家扶持芯片产业的力度越来越大, 总体上底子薄进展快,但是与美国相比较仍然有很大差距。
芯片核心从业人员看,亚洲裔占了非常大的比例,STEM (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方面 东北亚地区的人总体水平比较强,美国高科技领域大量使用了华人
在之前《中国人应该自信,华人并不比欧美人差,来自大数据的事实和真相》一文中,做了更加详细的介绍,有兴趣的请关注我,在图文中查看。
“慢” 芯片,占领大批市场
工作中直接上手过宏晶stc 51, AVR 单片机、msp430、以及ARM架构的芯片如S3c2410,S3c2440,S3c6410,对芯片行业有一定了解 。
生活中许多应用场景只完成一些单一任务,对处理器速度要求并不高,反而对成本、供货、产品稳定性更重视。
我们举几个例子 :
家用电器 : 例如电冰箱、彩电、电风扇,电饭煲、洗衣机、热水器、空调机、音响视频器材、微波炉 、电烤箱 等。
智能仪器采用单片机控制: 数字电压表、功率计,示波器,各种分析仪 。
商业应用:对讲机,复印机、传真机、充电宝、打印机、点菜宝 ,普通网络交换机,普通路由器,楼宇通信呼叫系统等
工业控制: 照明控制、机床控制、数据采集 、485通讯通信、信号检测、 测控 、流水线的智能化管理电梯智能化控制
医用设备: 医用呼吸机,X光拍片机,心电图分析仪,病床呼叫器,,监护仪,报警控制、超声诊断设备等等。
上面这些应用场景, 广泛采用了mcu 单片机控制 8位、16位都有,也有用到ARM9,此类应用要求供货稳定、性能可靠、低成本、低功耗等,所以“慢”芯片抢占了大批市场。
速度只是性能中的一项指标
在2010年6月,苹果的iPhone 4上市,拉开了智能手机的序幕,使用ARM架构的 A4处理器 1GHz, 存储只有16G , 与同期英特尔cpu 比较,速度没有优势。
但是作为一个移动端的产品,速度不是唯一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体积、功耗、性能、成本、供货等因素; ARM 体系架构基于精简指令集,运算过程功耗大幅下降, 在移动端电池容量没有突破的情况下,降低设备的自身的功耗,是一个正确选择。
所以手机和平板cpu 基本上都采用ARM 体系架构的设计 。
手机处理器的功耗不会超过10W,而英特尔cpu 基本都是60W起步的功耗,上面要加一个小风扇,需要良好的散热空间。
面对手机市场CPU,英特尔公司其实内部考虑过,但是有2样东西令他非常痛苦,

  • 1) 整个cpu 指令集需要调整为精简指令集,英特尔虽然有能力完成,但是需投入巨大的成本,关于手机未来是否替代电脑成为主流,内部并没有达成共识 。
  • 2) ARM 是授权开放,让其他厂家可以自主设计、生产CPU,但英特尔作为CPU的行业老大,享受垄断利润,没法开放授权割自己的肉。
2012年后移动互联网的前景已经非常明朗,英特尔开始生产移动端cpu芯片,但是面对ARM 体系架构的开放很难挑战。
华为,苹果 根据ARM 体系架构自主设计芯片,然后台积电加工。
三星是自己设计、生产, 其他厂商中高端找 高通、 中低端找 联发科 , 所以手机和平板cpu方面,英特尔已经没有机会 。

记得郎咸平教授解读过一个微笑曲线;研发,生产,销售,按利润来分,生产这一个环节是利润最低的,对环境的破坏是最大的,当时是推荐大家尽可能从事于研发和销售,少从事生产。
这套理论在全球化分工合作时期有一定道理,却会埋下致命的隐患 , 缺少生产的环节很容易导致产业空心化,美国已经高度重视制造业回流;
华为研发、销售非常厉害,但是生产领域基本是空白, 一旦被卡脖子销售和研发的利润无从实现!
人类工业文明的基础就是制造业, 对一个国家而言,如果不重视制造业,只依托的服务业和金融业,就如同缺乏地基的大楼,是经不起风浪的 !
美国依靠美元霸权 、军事霸权、科技霸权 立足,但这些并不适合中国,反观日本和德国 经济发达,老百姓生活富足, 这与他们持续重视中高端制造业是分不开的 ,也值得中国借鉴。
光刻机精度问题,对军用和工业领域影响有限
光刻机的精度越来越高,主要是为了控制芯片的体积,功耗 。在手机,平板移动端显得比较重要, 轻便携带设备就不能太大,空间有限又制约了电池容量, 芯片不得不做小,所以对精度要求就高 。
但是工业和军用方面,中央处理器做不成指甲盖大小、可以做成火柴盒大小,即便功耗大10倍,同步电池也大10倍,cpu温度过高则像电脑一样加个小风扇,也可做成插拔更换电池。
只是外观丑陋、笨重一点,这在工业和军用方面不是一个问题,性能稳定可靠才是更关键的指标。
之前上海微电子技术成功研发出精度90nm的国产光刻机,目前精度已经提升到了22nm,虽然离最先进 5nm 还有距离,但差距正在缩小。
目前光刻机的这点差距,主要影响的是消费电子类中高端移动产品,对军用和工业领域影响有限。
国打压中国芯,并不是因为中国的政治体制
在中央党校退休教师蔡霞和 “盲人陈光诚” 负面宣传下, 美国祭出因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所以引发美国的制裁,这完全背离了事实的真相。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举三个例子:
镜头一: 1972年尼克松访华,当时中国处于特殊岁月中,中美双方进行了友好的会谈,经过40年改革开放,今天的中国更加健康,对世界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为什么美国人反而不乐意了?
镜头二: 沙特阿拉伯是君主专制政体,美国人没有对沙特的政治体制指手画脚,反而是传统盟友。
镜头三二战后日本一直是美国的跟班小弟连宪法也是美国人制定的,上世纪70年代末日本的半导体工业快速发展,威胁到美国的产业地位后, 美国鼓吹日本威胁论动用法律手段逮捕了东芝高管,然后FBI特工钓鱼执法逮捕了日本工程师林贤治紧接着,美国启动"301调查",裁定日本DRAM芯片存在倾销行为。
迫使日本不得不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美日半导体协议》《日美半导体保障协定》1989年条约签订后日本的半导体增速从前一年的41.7%下降到6.7% !
上面三个镜头足以说明,国家之间更多是利益关系,当中国的经济快速成长,威胁到美国老大地位,这才是美国动手打压的关键; 人权与政治体制只是占领道德制高点的两块遮羞布。
美国对华为、TikTok 的打压,完全背离了商业基本准则和依法治国的精神。
中国芯片行业如何破局
我们用 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做个分析

  • 优势:
1)中国盛产 STEM (科学、技术、工程、数学) 理工类的人才,具有全球优势,即便硅谷的话也有大批的华人优秀人才
2)有巨大的消费市场,既可以吸引先进的技术,也可以培育集成电路行业发展
3)有最完善的工业体系
4)现有体制可以举国之力扶持集成电路行业

  • 劣势:
1)中国的芯片业起步太晚,技术的底子相对薄弱。
2)中国绝大多数芯片企业不盈利,却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很高,如果没有合理的收入,容易导致优秀人才流失,另外国企中的论资排辈问题也许值得重视(概括:收入问题、资历问题)

  • 机会:
1)包括美国硅谷在内,行业内有大批的华人专家,根据目前的调查报告 ,出国未归的高科技人才,主要是国外收入较高, 但是国内亲人一直是他们牵挂的 ,吸引回来是完全有可能的,会加速产业发展。
当初两弹一星23名功勋,其中21人是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回来的,造个原子弹,奖励10块钱无怨无悔, 现在不能只强调奉献精神,而是应该用不低于美国收入水平,吸引高科技人才回国效力
2)基于现有材料,芯片行业的发展将进入一个瓶颈期,追赶中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小; 在新技术突破的时候,也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 威胁:
1)美国会阻止优秀的华人回国
2)面临美国各种的技术封锁,打压与中国合作的厂商 ,实施技术切割。
3)国内的一些企业不真正从事研发,而是靠政府补贴和减税,进行骗补和骗税,白白消耗政府的产业投入!
再看一个翻盘案例:
1964~1976年,美国的芯片杀的日本企业人仰马翻,日本刚刚冒头的芯片产业眼看就要被美国芯片按下去。
在1976年3月 在日本通产省的牵头下,由政府出资320亿日元,三菱、东芝、富士通、NEC(日本电气)、日立五家企业出资400亿日元成立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研究所"。
研究所成立四年后,日本就成功实现逆袭,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其中64KB RAM芯片占世界市场份额的66%! 直到1989年签订《日美半导体保障协定》不平等条约才限制了增长势头。
从日本只用4年就逆袭,充分说明“集中力量办大事” 可以快速赶上
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为推进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出台许多政策(附图)

目前国家正在加大集成电路行业的扶持力度,只要把中芯、中微半导体、上海微电子、华为海思等一批行业巨头由政府组织起来,内部留住优秀人才,对外吸引海外集成电路优秀华人回国效力,以举国之力推进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芯片破局只是时间问题 。
借用比亚迪王传福的一句话:“芯片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当年汽车行业IGBT 也是依靠进口,王传福带领比亚迪强行突破了IGBT 技术壁垒,实现了自主生产, 相信只要3~5年,中国芯片就会打开局面!
全文终
我是@科学思维探索者, 期待网友的点赞、关注 !
在我的图文中有不少好文章,期待你的阅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