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热搜:
程序员
简洁模式
高级模式
用户组: 游客
消息
提醒
新听众
我关注的
帖子
道具
勋章
任务
设置
退出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or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搜索
首页
论坛
BBS
MCU单片机技术
程序员交流
科工力量:英伟达的收购,对国产ARMCPU堪称晴空霹雳
[复制链接]
作者:
情心如止水
版块:
›
MCU单片机技术
›
ARM
发布时间:
2020-9-18 09:24:42
1630
0
返回列表
情心如止水
当前离线
注册会员
注册会员, 积分 17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 积分
注册会员
注册会员, 积分 17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 积分
积分
178
发消息
楼主
电梯直达
情心如止水
发表于 2020-9-18 09:24:42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文/科工力量专栏作者 铁流】
9月14日,英伟达与软银宣布达成最终协议,英伟达将以400亿美元的价格从软银收购ARM。不过,这笔收购交易并不包括ARM的IoT服务,ARM的IoT服务业务还握在软银手中。这笔收购对于现金流不宽裕的孙正义而言无疑是及时雨,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可谓是一次地震。对于国内这些高举自主旗帜的ARM CPU而言,这场收购堪称晴天霹雳。
英伟达CEO黄仁勋 图:BBC
孙正义投资失败 现金流不足
孙正义之所以急于出售ARM,主要还是因为手头不宽裕,急需现金流。
近年来,孙正义投资手笔过于阔绰,虽然不乏慧眼识珠,但亏得一塌糊涂的投资更多。在一个财年里,Uber损失52亿美元,WeWork损失46亿美元,其他投资损失75亿美元。根据日本软银发布的2019财年财报,2019财年营业亏损达到1.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29亿元)。正是因为投资损失巨大,前不久,软银出售了价值22亿美元阿里股份用来填坑。本次软银意图出售ARM,也是希望用ARM来填坑。
同时,ARM的投资回报比不高。由于软银收购ARM的时候以2155亿元人民币(溢价43%)收购,而ARM公司体量有限,虽然用利润/员工数的比值非常可观,但从绝对营业收入和总利润来说无法与英特尔相比,而且ARM卖授权的商业模式属于细水长流这种类型的,这使得软银的投资需要至少60年才能收回成本。但现在软银显然无法等这么久,将ARM出售,或是在美国上市都是软银急于套现的表现。
此前,孙正义先是计划出售价值210亿美元的美国无线运营商T-Mobile的股票,在3月软银又宣布将会出售或变现最多410亿美元的资产以回购股票和减少债务。在出售ARM之前,孙正义曾经宣布将ARM到美国上市。路透社还披露,ARM在最新谈判中提升授权费,使部分客户授权费提高了超4倍。之所以上市、出售和提升授权费三步棋一起走,说白了还是为了现金流。
英伟达收购补全CPU短板
据外媒披露,软银曾聘请了高盛物色买家,高盛先与苹果接触,但苹果对收购ARM缺乏意向。随后,高盛又找了三星、高通和英伟达,随着高通和三星退出,英伟达成为最后的潜在买家。
近年来,受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概念的加持,英伟达股价暴涨8倍,市值约为2540亿美元。从体量上看,英伟达确实有财力收购ARM。在走上高峰之后,英伟达必须考虑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此前,英伟达已经收购了Mellanox,在本次收购ARM之后,英伟达已经集齐显卡/AI、网络、CPU,完全可以搞垂直整合,并以CPU+GPU的方式进军服务器市场。
如果英伟达收购了ARM,ARM CPU+英伟达GPU将是一个非常强力的组合,将与Intel、AMD、高通、苹果等公司上演新一轮爱恨情仇。特别是英特尔、AMD与英伟达之间的冲突会加剧。
近年来,诸多厂商用GPU做加速器使英特尔损失惨重。英特尔比较担心英伟达、赛灵思等公司用GPU、FGPA加速,这样原本4片CPU跑的应用,只需要一片CPU+GPU/FPGA就可以了,等于市场份额一下子少了75%。英特尔不怕ARM CPU与X86 CPU竞争服务器市场,但ARM CPU+GPU/FPGA则着实令英特尔难受。
黄仁勋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提出:“我们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我们要创建一个比今天使用的互联网大数千倍的互联网。因此,我们希望为这个AI 时代创建一家计算机公司。”
对此,《福布斯》对英伟达下一步的发展提出了几种设想:
一是更多“大核” ARM数据中心通用处理器,以及更大的CPU,GPU,NPU和网络数据中心组合。
二是适用于HPC市场的CPU-GPU-NPU与共享内存系统结合。
三是基于NVIDIA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GPU / NPU IP。
四是适用于Windows笔记本的基于ARM的SoC。
对于《福布斯》的猜想,铁流认为,ARM CPU+GPU,以及HPC上用ARM+加速器,相对于ARM PC而言,更可能成为英伟达努力的方向。
如果英伟达对ARM的收购通过各国政府的审批,则会使英特尔和ARM的冲突加剧。如果英伟达搞ARM CPU+GPU加速器的组合抢市场,则会促成英特尔和AMD靠拢。虽然英特尔和AMD结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很可能促使英特尔和AMD改善彼此的关系,进而改变行业格局。
英伟达收购ARM 利空国产ARM CPU
一直以来,国内ARM CPU厂商和一些媒体鼓吹ARM开源、中立、自主,但实际上,ARM压根和开源没啥关系,在立场上也是屈从于西方政客,也谈不上中立,至于自主就更是伪命题。ARM受美国出口法管控,因为ARM在北美奥斯丁有研发,受美国控制。诚然,一些网友认为国内ARM CPU购买了ARM V8指令集的永久授权,但这种商业授权行为根本无法对抗西方政客动用国家力量下达的禁令,西方国家可以用威胁国家安全的名义轻易将授权作废。即便用“温和”一点的手法,英伟达只要在ARM未来版本中,随便加入几条国产ARM CPU不支持的指令,甚至加入哪怕一条相互嵌套的指令——而国产ARM CPU的旧版本架构和指令不支持、不被授权,就会有bug,产生巨大隐患。
ARM作为一家西方商业公司,是必须屈从于西方政客的,从来就不是中立的。在此前的制裁事件中,ARM等西方科技公司也是在赚钱和政治风险间找平衡,当政治风险大的时候,打着“不合规”的旗号,立马翻脸制裁你。当政治风险变小了,就一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样子,标榜“合规”,在中国做生意,从中国赚取高额利润。甚至联合中国合资企业或合作伙伴高举自主可控旗帜,大家千万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
从实践上看,国产ARM CPU在自主方面已经暴露出不少问题,一些风险已经无法掩盖,一些风险已经变成了现实。一些厂商鼓吹的“ARM符合自主标准”已经成为皇帝的新衣。当下,国产ARM芯片设计制造都对境外技术有依赖,设计上依赖ARM授权,在制造上依赖台积电工艺,这种设计、制造依赖境外技术的模式是存在较大风险的,一旦国际环境发生变化,就有休克的风险。数日前,华为高管余承东表示芯片的生产将于 9 月 15 日截止,麒麟芯片或将绝版就是这一风险的最新证据。
在ARM被英伟达收购之后,美国对ARM的控制将进一步增强,在当下这种大环境下,美国进一步加强对ARM的掌控,犹如把枪口顶在脑门上。一旦ARM授权和台积电工艺两个都被卡脖子,对于国产ARM CPU而言,等于是被拷上了双重锁链。这对国产ARM CPU而言,堪称晴空霹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收藏
0
相关帖子
•
黄仁勋宣布Arm合作最新进展!公布DPU处理器三年路线图
•
等待Arm收购获批准之际,英伟达发布多款AI技术落地产品
•
倪光南院士坚决表态!否决ARM被收购,顶级芯片厂商转向新架构
•
豪气收购ARM后又一壮举:英伟达宣布将在英国建造超级计算机
•
2020年9月全球并购|英伟达收购Arm;LVMH放弃收购蒂芙尼
•
芯片巨头抛出400亿,但收购之路困难重重,行业“变天”将成事实
•
Linux5.11内核将添加对英伟达RTX30系列Ampere显卡的支持
•
英伟达表示RTX3060的防挖矿措施不仅在驱动程序上,还可以扩展到其他GP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表情
@朋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linux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