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英国ARM被美企收购,市场转向瑞士RISC-V,中国企业还是“卡脖子”

[复制链接]
作者:先知的失误 
版块:
MCU单片机技术 ARM 发布时间:2020-9-18 20:42:23
16650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鲁晓芙,财经作家,旅居欧洲,以荷比卢为基地,从事全欧洲投资并购业务。
中国经济已经国际化了,如果不了解欧洲,有时候,你就不了解中国。
掌握大多数全球CPU设计架构的英国安谋,要卖给全球图像芯片龙头厂、最近成为AI运算领导者的英伟达。
业界部分人士担心,这可能让安谋失去中立性,这桩交易在各国的反垄断审查,恐怕遭遇障碍。



半导体市场最担心,英国安谋的中立性
日本软银2016年收购英国安谋,能很快获得监管机关审批,被安谋客户所接受,是因为这家日本集团与任何安谋客户,都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
但英伟达不一样。该公司虽在2014年退出智能手机芯片开发业务,但其强大的芯片设计能力,意味着可能推出与安谋现有客户竞争的产品,例如AI加速芯片和服务器芯片,高通、联发科和其他业者都表达了研发兴趣。
英国安谋身为IP授权人,能取得被授权商的芯片开发蓝图,以及他们保密的芯片出货数据。
安谋专利许可费,是基于客户芯片产品的平均销售价格计算金额。如果英伟达收购安谋,美国英伟达公司可以得知,所有安谋客户芯片出货量和价格等极敏感的业务信息。
前瑞银行半导体分析师说:”如果英伟达入主安谋,这家英国公司的中立性,将遭遇客户质疑。不同于软银是独立方、与半导体产业无渊源,英伟达与许多安谋的被授权商,有某种竞争关系。许多安谋客户,也不会愿意让英伟达能取得他们的机密芯片资料。“
尽管安谋执行长Simon Segars和英伟达执行长黄仁勋,保证会维持独立,但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表示,潜在的利益冲突无可避免。
中国媒体也指出,”鉴于中美紧张局势,加上美国压制多家中国科技业者,如果安谋落在美国手里,中国科技公司肯定会在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
瑞士注册的RISC-V架构,找到机会

这为声势逐渐崛起的RISC-V平台,开启了机会,这是一种可免费采用的开源处理器架构,获得多家中国芯片开发商背书,因为已经从美国搬迁到瑞士做为总部,因此,美国出口禁令暂时管不到。

中国网络巨头阿里巴巴,选择RISC-V而非安谋架构,设计首款处理器,供智能喇叭、自动驾驶汽车或其他物联网装置使用。
中国的紫光展锐,也采取RISC-V架构,为蓝牙耳机在内的消费电子装置开发芯片。
长期而言,越来越多中国业者,会尽可能舍弃英国家安全谋,以避免有一天供应会被断货的风险。

但是,由于中国没有独立芯片架构,长期而言,还是存在着被卡脖子的风险。
这个风险,很多中国企业都没有看到,奥秘就在于,就算是瑞士为永久中立国家,但是,瑞士也是美欧主导的《瓦森纳协议》的签约国家。
瑞士现在既不能为金融客户保密存款数据,实际上也对于技术保密,有一定作用,但是不能高估。
一旦美欧决定管制对于中国的技术出口,中国实际上还是拿不到任何瑞士的技术,RISC-V也是这样被管控的。
就像是荷兰阿斯麦ASML的光刻机,中国中芯国际买了最新设备,但是荷兰阿斯麦就是不给货,因为,荷兰也是《瓦森纳协议》的签约国。
如果内部共同决定了,不能给中国提供,荷兰和瑞士一样,都是要严格遵守的。

附:长期坚持原创不易,如果文章引起大家共鸣,请大家点赞转发,支持我继续创作,谢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