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电子技术 > EDA > 网约车平台即将陷入枪林弹雨之危险局面
本文所属标签:
为本文创立个标签吧:

网约车平台即将陷入枪林弹雨之危险局面

来源:net 网络用户发布,如有版权联系网管删除 2018-08-20 


      近日,杭州市运管部门的小伙伴给滴滴寄出行政处罚告知书,因滴滴给“黑车”和“黑司机”派单,拟对滴滴处以罚款5万元。



      近期,杭州市抽查了50辆网约车。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在这50辆网约车中,有10辆车是“黑车”,也就是说这10辆车都没有拿到网约车运输证。巧的是,这10辆车都是在滴滴平台接单拉活儿。




       小伙伴们可以算一算,单以抽查的数据作为依据,在网约车平台中,“黑车”的比重占到了20%。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这意味着,每五个人约车,其中会有一个人约到“黑车”。令人惊讶的还不止于此,更让你想不到的是,驾驶这10辆网约车的司机都是“黑司机”,都没有拿到网约车驾驶员证。



     有此重大发现,小伙伴们终于忍无可忍了,终于发出了“大招”。什么“大招”呢?这个“大招”就是罚平台。遥想几年前,当网约车作为新生事物刚出现的时候,伙伴们一开始就将其认定为黑车的,从来没有停止过打击。只不过,当时打击黑车的方式是,只罚司机,不罚平台。


为啥只罚司机呢?


       这是因为,在当时,网约车平台在性质上属于中介平台,不是承运人,不归交通部门的小伙伴管。而只有开黑车的司机归交通部门的小伙伴管。于是,罚司机就没商量了。自从去年11月1日《网约车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各地陆续展开了对通过网约车平台接单的“黑车”的查处行动。


本来,《网约车管理办法》已经将网约车平台定性为承运人,而且,《网约车管理办法》还明确规定在以下两种情形下,应当对网约车平台处以罚款:


第一种情形是,平台提供服务车辆未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即车是“黑车”。


第二种情形是,平台提供服务驾驶员未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即司机是“黑司机”。


     令人捉摸不透的是,半年多以来,各个城市的小伙伴依然延续了《网约车管理办法》实施之前的做法,即:只罚司机,不罚平台。这次,对于抽查发现的“黑车”和“黑司机”,杭州的小伙伴们终于觉得无需再忍了,真的要向平台下手了。


      《网约车管理办法》规定,如果网约车平台给“黑车”或者“黑司机”派单,对其每次违法行为处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据此规定,杭州的小伙伴们以每辆“黑车”5千元罚款,共计5万元的处罚,向滴滴开出10份《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可见,小伙伴们还算手下留情了。



      如果按照最高罚款标准,采用顶格处罚的话,每辆“黑车”可以被罚到3万元。

估计这次是以初犯为由,采用了最低标准进行处罚,对每辆“黑车”只罚5千元。

虽然罚得轻,但是,这次杭州的小伙伴们对滴滴开出罚单,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这个意义就是对于不听话的平台,交通部门开始动真格了。


只罚司机,不罚平台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既罚司机,又罚平台的新时代开启了。

今后,罚平台将成为一个新常态。


       既然杭州打响了对滴滴的第一枪,那么各个城市的小伙伴们会陆续对滴滴开枪的。滴滴很快将会面临一个枪林弹雨的新局面。





              查看评论 回复



嵌入式交流网主页 > 电子技术 > EDA > 网约车平台即将陷入枪林弹雨之危险局面
 平台 网约车 黑车

"网约车平台即将陷入枪林弹雨之危险局面"的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

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