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自定义教程 > HCS300/301编码器原理
本文所属标签:
为本教程创立个标签吧:

HCS300/301编码器原理

来源: 作者:网络整理 发表时间:2019-01-15 18:17 

HCS300/301编码器原理
1、加密密钥产生
HCS300/301在使用之前,必须产生一个唯一的加密密钥。密钥产生过程:由工厂代码和系列号一起经密钥产生算法形成唯一的加密密码,然后写入片内EEPROM。工厂代码又称系列码或制造商码,长度为64Bit。每一个制造商均不相同,它用于产生与每一个编码器相对应的唯一加密密钥。工厂代码是整个系统安全的关键,应规范管理、保存。如工厂代码泄密,则整个系统没有任何安全性可言。系列号为28Bit,对应于每一个编码器,可作为用户码。
由原代码,加密密钥及同步码等经KEELOQ算法加密后。产生32Bit高度保密的滚动代码。,由于KEELOQ算法的复杂性和16位同步码每次传输时都要更新,故每次传输代码都和上一次的代码完全不同。只有在传输216次后才可能重复,以每天传送10次代码计算,时间间隔为18年之久

HCS300片内EEPROM
HCS300/301片内具有192Bit(16×12)EEPROM,用于存储加密密钥、序列号同步值和其它信息,在使用HCS300/301之前和使用之中都需要对其进行操作。使用之前需对其进行编程。为保密起见,只有在编程EEPROM之后相当短的时间内才能进行回读检验,其它时间为禁读状态。使用之中则读EEPROM信息加密,产生发送代码,并更新同步值。


              查看评论 回复




为本教程增加文章==4=
嵌入式交流网主页 > 自定义教程 > HCS300/301编码器原理
 

"HCS300/301编码器原理"的相关文章

相关图文

网站地图

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