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EPP工作方式下的远距离并行数据 - FPGA/ASIC技术 -
【摘 要】 介绍了微机增强并行口(EPP)方式及快速线驱动和接收进行中远距离数据快速采集的方法,设计了CCD相机数据传输的接口电路和软件。
关键词:增强并行口(EPP),标准并行口(SPP),差分线驱动器和接收器,并行传输,CCD相机
中远距离的快速数据传输,在诸如X射线成像检测、生产线控制与数据采集等工程中经常遇到。利用微机本身的接口进行数据采集与传输简单、方便,无需专门设计接口电路,但微机RS-232接口及标准并行口(SPP)的传输距离短、速度慢(最高为150kb/s),而且并行口SPP方式(主要用于连接打印机)只能单向传输。PenTIum及后来的486微机的并口大部分具有SPP、EPP(Enhanced ParallelPort)、ECP(Extended CapabiliTIes Port)功能,EPP方式是在SPP兼容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功能,可双向、快速地进行数据传输,传输速率可达2Mb/s。
1 EPP工作方式介绍
计算机并行口的工作方式可通过BIOS中的SETUP设置为SPP、EPP、ECP(也有一些机型配置SPP、PS/I、ECP)。SPP方式(打印机接口)大家比较熟悉,表1列出了EPP和SPP的信号定义及相互关系。
1.1 EPP的寄存器
EPP所对应的I/O端口使用SPP同样的基地址,并增加了后面的5个端口。表2列出了寄存器定义。前三个端口(基址+“00H~02H”)与SPP兼容,
但能双向传输,分别是SPP/EPP的数据口、状态口和控制口。第四个端口(基址+“03H”)是EPP的地址口,第五个端口(基址+“04H”)是EPP的数据口,后三个端口(基址+“05H~07H”)未定义。若以四、五端口方式工作,其典型的传输速率为500~2Mb/s,并可双向工作,接近于PC机ISA总线的数据传输率,这是EPP协议的主要特征之一。EPP利用四、五端口提供了四种数据传送周期、即数据写周期、数据读周期、地址写周期、地址读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