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普遍不看好微软天价收购LinkedIn,但有一个萌萌的胖子从
【IT时代网编译】6月13日,微软和LinkedIn(NYSE:LNKD)一起对外宣布双方达成收购协议,微软将以总价262亿美元的价格,完全现金收购LinkedIn。
微软的如意算盘
错失了上一波移动互联网热潮的微软,在印度籍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的带领下,将业务重心从软件和服务逐渐转移到云计算领域。262亿美元收购LinkedIn,微软期望云计算和LinkedIn的职业社交网络的结合能为职业社交平台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同时帮助微软从传统软件领域顺利过渡云计算领域。
根据Gartner的统计,2015年云计算领域创造的营收已经达到1750亿美元,预计到2019年整个市场规模将增长为3150亿美元。
眼下对于微软来说,这样的收购是志在必得的。不仅如此,微软还打算收购SAAS鼻祖公司Salesforce。微软期望通过这些收购,能够自如地应对亚马逊和谷歌等强有力对手。
通过本次收购,微软将获得两项优势:LinkedIn独有的4.3亿客户资料以及整理这些数据的计算程序。如果微软能够如愿以偿,那么微软未来可能成为职业网络社交中心。此前微软就曾在一次演讲中,向人们展示了LinkedIn会员资料如何与微软的日常工作软件如Outlook, Excel和Skype相融合。微软计划将职业社交网络与它的电子助手小娜以及它的客户关系软件连接。
对于此次交易,美国分析人士Brent称,利用LinkedIn平台上超过4亿用户以及1亿多月活跃用户,微软有机会进一步扩张自己的职业社交网络。之前Facebook和Instagram也是这样操作的。这次交易时机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关键性的一步:微软上一季度云计算增长放缓;LinkedIn之前发布的2016年增长速度低于投资者预期之后,股价开始大幅下挫。同时,双方在市场上都面临激烈的竞争:办公聊天App Slack改变了人们工作中的交流方式,而职业社交软件不可避免地遭受来自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流行社交网络和信息App的影响。
在激烈竞争中,微软恐难以如愿
萨蒂亚纳德拉原本计划是否能通过此次交易重振公司营收,但华尔街预计到本月末结束的一财年微软的营收为920亿美元,较上一财年下降2%。相对比的是,LinkedIn的营收将达到37亿美元,比去年上涨25%。这样大手笔的交易对任何一家公司来讲都是有风险的,也就是为什么消息在公布之后微软股价就下跌了3%。尤其当大家联想到微软不太成功的收购历史,也就不足为怪了。
看跌微软股票的投资者应该还记得由微软前CEO斯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牵头的收购交易-例如收购诺基亚交易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而从今年的表现来看,之前收购Skype也并没有提振微软的年营收。雪上加霜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数据转移到互联网云端,微软的软件业务也因此遭受了大幅下滑。
而微软的新布局--在未来几年之内有力提升互联网广告业务市场份额-能否实现尚属未知。另外,Nadella想通过收购LinkedIn来实现公司长期增长的话,还必须要面对来自于两个强有力对手Facebook和谷歌的挑战。
随着企业花费在视频和自动销售中的互联网广告预算越来越多,Facebook和谷歌分别通过各自的YouTube服务和搜索广告业务,在互联网广告业务获得了两位数的增长。
根据汤姆森金融的分析,预计到2017年LinkedIn业务将增长20%,达到45亿美元规模。而LinkedIn未来更侧重于会员数量增长和市场合作拓展,广告销售仅是他们营收的一小部分,约占季度收入的五分之一。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Facebook预计在未来两年将获得比LinkedIn快50%的增长速度。预计今年Facebook营收增长45%,达到260亿美元,2017年将继续获得33%的增长。这表明华尔街预期在未来18个月的时间里Facebook会持续吞噬LinkedIn的市场份额。而微软为收购LinkedIn付出的代价是其2016年营收的7倍,2017年营收的6倍。有人戏称微软是在给熊喂饲料,让熊越长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二月份LinkedIn公布了令人失望的2016年营收预期之后,其股价和估值跌去一半。但微软收购支付的价格是此次下跌之前的股价,微软显然承担了投资者认为LinkedIn在面临激烈竞争所可能会出现的所有风险。微软的股价预计下半年将持续走弱。
谁从中获利?
而此次收购,背后最大赢家可能是这个有点萌的胖子。有人推断,LinkedIn创始人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通过此次交易将大赚近29亿美元。
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曾经担任PayPal的执行副总裁,而PayPal于2002年上市后,霍夫曼摇身成为千万富翁。拿到第一桶金之后,泰尔购买了一辆法拉利跑车。在Ebay买入PayPal后不久,霍夫曼便和他人联合创办了LinkedIn,这是第一家商业领域里的在线社交网络。和霍夫曼后来投资的Facebook不同,LinkedIn是面向商业客户的社交网络公司。LinkedIn带有非凡的“交际”能力,在不到10年的时间,已在20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1.35亿个用户。现在,平均每一秒钟就有一个新会员加入LinkedIn。虽然Facebook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社交平台,但Linkedin的赚钱能力却远超出了Facebook。LinkedIn平均从每位用户处获得1.3美元,而Facebook仅从用户处获得6.2美分,整整相差20倍。在美林等国际投行的推动之下,LinkedIn在2011年5月19日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集资3.5亿美元,成为首家上市的大型社交网站。
霍夫曼当初还曾用50万美元投资了Facebook,随着2012 年 Facebook 在纳斯达克上市,这 50 万美元成了硅谷历史上最有远见的投资之一,十年间升值 2 万倍。除此之外,霍夫曼的投资名单中还有Wikia、Permuto、SixApart、thesixtyone以及shopkick等社交媒体初创公司。有人称他为天生的“交际”风险投资家。
除了霍夫曼之外,LinkedIn公司的众多高管都从中获利颇丰。独立董事成员Michael Moritz,曾经是一名记者,后加入红杉资本,他投资的项目有谷歌、Paypal和YouTube。通过此次交易,他所持有的67.1万股股份飞涨至1.29亿美元。2009年加入LinkedIn的CEO Jeff Weiner持有的LinkedIn股份市值也飞涨了680万,高达2160万美元。【编译/荆玉珍】
本文源自外媒观点,IT时代网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滴滴带来了竞争这是好事,但是无序竞争就不好了,平台缺乏监管
微软的软件商业模式还停留在PC时代的“研发--发布--授权销售”的线性固有模式,并没有完全吃透“开放”、“生态”这些新的市场玩法。如今的市场,不再是单一的卖产品那么简单的了。而是要以产品为核心,构建起一个以消费者为基础的用户生态,充分运用创新带给消费者以新鲜的体验。微软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些,因此,尽管手握先进技术,但无用武之地,失败是必然的。
这种柿子捡软的捏的档期战术,倒不是说魔兽大电影就是那么不堪和底气不足。而是它作为传奇影业目前唯一一部明确定档在2016年的电影,承担着盈利高度依赖票房的传奇影业在今年扭亏的全部期待值。
在我眼中,长期而言,苹果虽是手机高端品牌,但就超越的机会与时限看,它不是华为最大的敌人。如果华为自身不发生动荡,我断言三年内就会超越苹果。而从商业模式来看,正在朝B端基础设施快速延伸的三星,远比苹果更强悍。
今天看来,这些问题很多非但没有解决,反而变得更为严重了--在并购带来的增长中被忽略,在整合过程中被跨文化沟通这一形式过分分散注意力,某种程度上,形式化进一步上升为一种仪式了。
查看评论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