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当复工,员工感染成反面,富士康开启大规模招聘应对返工困难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当当员工确诊
互联网公司拼的是创意,而创意拼的是人才,如果没有人才,那就拼人,拼人的时间与体力。所以,互联网公司经常996,程序员到了35岁拼不动了,也就会被公司慢慢更新代替掉。


作为互联网公司中逐渐掉队却不甘心的当当,在疫情期间号召大家积极复工,结果出现1人确认,66人隔离观察、200人在家隔离的局面,对目前准备积极复工的企业和员工的信心都是一种打击。


企业不复工,就会失去市场竞争力,就会被慢慢淘汰出局。中国的中小企业很多,3年内倒闭的创业企业高达90%,也许早一天倒闭、晚一天关门并不会产生多大影响。但是,当当这样富有知名度的企业如果受疫情所累,出现经营困难甚至倒闭风险的话,那对其他企业可谓是敲响了警钟。


二、复工矛盾
复工,意味着增加了病毒感染的风险,即使没有员工在工作期间被感染,就一家企业而言,其员工的凝聚力、士气、市场口碑也会受到影响,在巨大的成本面前,收益跟平时相比肯定要打折扣。而一旦出现病例,那注定是一件大事,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肯定受到伤害。


所以,企业在这个时候是异常矛盾的,不复工就没收入,就买不到粮食。而一旦复工就面临巨大的风险,稍有闪失,也可能要停工整顿的。那这种情况下,企业到底是该复工还是停工呢?
三、工伤划定
人社部21号释放了强烈的信号,为了稳定企业家的复工决心心,从“工伤”一事给出了解释:如果不是疫情防控的医护及相关人员,工作期间感染病毒,不属于工伤。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确,在如此高传染性病毒前,感染算工伤,无疑加重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企业主是不愿开工的。


但是,不算工伤,总让人感觉失去了保障,把最终的风险全部转移到了员工身上,那员工肯定也不愿意。不知道人社部的解释是否也能“朝令夕改”,不过,出此下策也绝对是无奈。以用工大户富士康为例:新员工入职奖励短短两天内就从3360元涨到了7120元,富士康目前已经启动了大规模招聘,以应对老员工不到岗及未来返工面临的不确定性。新员工入职奖励就是举措之一。


人社部的举措稳住了企业家复工的决心,却动摇了打工者复工的信心。希望疫情能早日得到控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