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学生4个月造出芯片引发热议:造的是啥芯片,真有这么厉害吗?

[复制链接]
作者:____莫丶 
版块:
MCU单片机技术 ARM 发布时间:2020-8-28 04:32:00
12630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几天,中国科学院大学的5位本科生,因4个月造出芯片引发了人们的热议,今天就我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这几位大学生造的到底是什么类型的芯片?真的有这么厉害吗?
科学院大学的5位本科生
在介绍这种芯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当今世界芯片两种主流的指令集架构:
●一种是,x86
●另一种是,ARM

这两种架构一直为 Intel和AMD为首的国外公司所垄断,这么多年来,我们所造的芯片始终难逃这两种架构的魔咒。
比如:
●我国知名芯片企业上海兆芯和天津海光,是基于x86架构研发的芯片。
●而大名鼎鼎的华为海思和展讯、飞腾、华芯通,则是基于ARM架构研发的芯片。#华为#
华为芯片
这两种主流的指令集架构,如今在不同的领域已经形成了绝对的霸主格局。
● x86架构统领着桌面PC与服务器领域。
● ARM架构把持着移动手持领域,同时对桌面PC和服务器领域全面进军,而且ARM在嵌入式领域占据绝对优势。

通过上面的信息我们清楚的知道,只要基于这两种架构研发的芯片,无论我们在芯片设计上有何重大技术突破,终究是在别人的嫁衣上织花绣草罢了,因为使用这两种架构,不但要得到别人的授权,每年还要交大量的授权使用费和专利费。#芯片#
最为要命的是,如果对方觉得我们设计的芯片侵害他们的利益时,他们随时可以找出各种理由停止授权使用,到那时西方所谓的契约精神,在利益面也许就是废纸一张。

而我们在芯片中的被动局面无疑就是悬在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尤其是经历过“中兴事件”、“华为断芯”事件,使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科学无国界”这种论调是多么的无知和无畏,如果不把关键性的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对方不但可以长期收取高额的授权费、专利费,而且可以提出种种理由限制受用,甚至是完全禁止我们使用,对我们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就好比全球导航定位系统,虽然美国可以授权我们使用,但是在关键时刻,如果对方降低定位精度,修改定位参数,甚至是中断信号,我们所有依赖于定位的设备瞬间就处于瘫痪状态,这是多么可怕的场景。
因此,我国科学家克服重重困难,历经13年完成了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和开通,彻底摆脱了对美国GPS的依赖,成为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系统后,第四个拥有独立定位系统的国家。

那么,在芯片领域中,如果我们能找到一种,免费向全人类开放、无任何专利桎梏和具有通用性的架构,那我们在此基础上研发的芯片,就可以摆脱x86架构和ARM架构带来的种种制约。
那有没有这种不受制约的架构呢?答案是:“当然有,它就是RISC-V架构”。
RISC-V是什么?
RISC-V架构主要由伯克利大学的Krste Asanovic等教授,于2010年发明的一套全新的指令集架构,经过几年的开发,伯克利大学为RISC-V架构开发了完整的软件工具链以及若干开源的处理器实例,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2016年,RISC-V基金会(Foundation)正式成立开始运作,RISC-V基金会是一个非盈利性的组织,负责维护标准的RISC-V指令集手册与架构文档,并推动RISC-V架构的发展。
这种RISC-V的架构,它完全符合上述提到的两个条件,一是符合完全开源免费使用,二是符合通用性与世界主流架构接轨。
那么最近引起轰动的大学生4个月造芯片的事情,正是基于这种RISC-V架构研发的芯片,首批生产出来的芯片大概有一元硬币大小,上面刻着 “COOSCA-01”和“一生一芯”的字样,还有国科大的Logo。
一生一芯
目前该芯片已经在测试板上顺利通过测试,尽管其团队还没有公布该芯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性能能达到何种程度。
但是这种开放的RISC-V架构,给我国CPU芯片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战略机遇,有希望彻底实现CPU的国产自主化和架构主流化的局面,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也不足为奇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