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商道|收购ARM,英伟达迎“修罗场”时刻

[复制链接]
作者:雅雅—kaii 
版块:
MCU单片机技术 ARM 发布时间:2020-9-26 01:54:07
11400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失意许久的孙正义迎来又一次的顶峰相见。
9月21日,据国外媒体报道,过去一周软银创始人兼CEO孙正义的净资产增加了34亿美元。
在本月的13日,英伟达宣布以400亿美元从日本软银集团和软银愿景基金手中购入全部ARM股权,三方已经签署最终协议。
软银的这一举动获得了投资者的称赞,帮助推动该公司股价在9月11日至9月18日期间上涨了12.29%,孙正义的净资产增长亦来源于此。
无论最终能否顺利完成此次交易,这对于孙正义和ARM而言,都或许是最好的结果。
软银失速
在芯片发展历史上,孙正义和陈福阳都是堪称癫狂的收购狂人,两人擅长投资、敬畏收购。一东一西,亦正亦邪。在职业生涯中,孙正义押宝阿里巴巴集团成功,占据其投资生涯的约80%盈利,并让软银成为世界性的风险投资机构;陈福阳则以小博大,仅用四年时间便将安华高成功蜕变为博通,市值突破千亿美元。
不过好景不长,最近几年,由于科技产业边界明显收缩,类似的传奇正在失去背书。
西边的陈福阳试图酝酿博通“蛇吞象"高通的戏码,在美国政府的干预下最终作罢,但仍惊出高通一身冷汗。
反观东边的孙正义却遇到了当下最为艰难的处境。在过去的一个财年,软银历经了噩梦一般的历程,交出历史最差成绩单。据该公司2019年财报数据显示,整个财年营业亏损达1.4万亿日元(约合130亿美元),原因为公司通过1000亿美元愿景基金进行的多项科技押注价值暴跌,缔造了软银上市15年来最大亏损的财报。

据悉,愿景基金成立于2016年,计划募资规模为1000亿美元,在该基金投资的项目中,仅有两个项目实现了变现和盈利,更多如WeWork、Uber和OYO等公司则市值和估值大幅缩水,传奇童谣并未得以传唱。
面对巨亏和投资方的压力,软银不得以放弃ARM,作为芯片的最基层,也因此最为重要,在孙正义看来,ARM所架构的芯片世界未来将是物联网版图中的核心,被称作“水晶球”也并不为过。ARM主要出售芯片设计技术的授权,业界巨鳄高通、英特尔均是其大客户。
为此2016年软银斥资320亿美元溢价43%收购了ARM,四年之后,又以400亿美元出售,看似净赚25%,但行业分析师商云晴却不这么认为,在他来看,考虑到交易成本、贷款利息等损失,这是一场不那么成功的生意。软银集团财报披露,ARM在2017年-2019年的营收分别为18.31亿美元、18.36亿美元和18.98亿美元,增长乏力。
实际上,之所以坚定选择出售ARM,孙正义也势必考虑过这家公司的独特性。
今年6月,ARM中国的夺权大战惹人遐想。先是ARM中国董事会宣布罢免吴雄昂,随后ARM中国官方微博和微信账号称“吴雄昂继续领导公司”,之后,ARM与厚朴投资两位大股东再发声明称“罢免已经达成”。一天后,ARM中国表示对吴雄昂的指控“莫须有”。
如此复杂的换帅经过俨然演变为修罗场,罗生门的背后也让这家公司的忠诚度和口碑大打折扣。ARM帝国的失速,也为软银的抛弃埋下了种子。
PC芯片“三国杀”
虽然ARM的增速并未达到软银的期望,但对于收购方英伟达而言,ARM及其所构建的生态,正是英伟达的必争之地。
实际上,在风云变幻的芯片产业,英伟达、英特尔和AMD三家企业“三国杀”已久。
在CPU领域,AMD和英特尔占据了市场90%以上的份额,两者互有胜负,英特尔作为传统巨头,在生态、产业、资源上一直克制AMD,直到女CEO苏姿丰上任后,AMD首度推出Ryzen中央处理器(CPU)系列,才与英特尔Core CPU开始激烈的竞争,根据MercuryResearch数据,AMD的PC CPU市场占有率在2019财年Q4达到了18.3%。
反观英伟达作为专注于游戏用图形处理器的厂商,此前在CPU方面一直存在短板,而ARM则是补齐水桶的最后一块木板,因此英伟达表现出了浓厚的收购兴趣。
来自赛迪的一位分析师对财经网表示,此前以个人计算机与CPU业务为主的厂商,在近些年开始转型以数据为中心,兼顾人工智能业务,这波浪潮击溃了很多人,也创造了不少新巨头。
英伟达便是其中之一,目前数据中心业务逐渐成为英伟达第一大营收来源,特别是在4月完成对以色列网络设备商迈络思(Mellanox)的70亿美元收购后,从第二季度开始,迈络思业绩将并入数据中心业务报表,以第一季度的数据为例,合并后的营收已经达到了15.69亿美元,甚至超过了游戏业务。在此背景下,手握GPU底牌和数据中心王牌的英伟达现金流充裕,在此时补齐CPU生态,一举超越英特尔和AMD并非痴人说梦。
正如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所言,将英伟达的AI技术能力和Arm CPU的广阔生态系统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将计算从云、智能手机、PC、自动驾驶和机器人技术推进到边缘物联网,并将AI计算扩展到全球每一个角落。
中国成变量X
看似,这桩交易发生在合适的节点上,但这桩半导体史上最大的收购案,还是引起了行业地震,更引发了各方的强烈不安。
ARM联合创始人赫尔曼·豪泽便发给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一封公开信。在信中,他希望英国政府“救救ARM”,并认为这笔交易可能使英国成为美国附庸,尤其提醒英国须向美国争取出口管制条例的豁免权,以保英国公司未来不受限制地使用ARM技术。
他的担忧犹在耳畔,在不少中国企业被美国商务部制裁的今天,ARM如果真的成为一家美国企业,中国的生态或将受到更大的冲击。
在知识产权授权上,ARM中国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已经超过150家,使用ARM处理器技术的中国客户的出货量超过184亿。
举例而言,华为的“崛起”就得益于ARM架构,不但海思的核心处理器芯片开始能够逐步支撑自身终端业务,华为在2019年还发布了基于Arm的服务器芯片鲲鹏920,整体的芯片策略围绕ARM授权而进行。
因此,不少分析师指出,由于此次交易需要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监管部门的放行,最终能否顺利完成收购还是未知数。
在2018年高通收购恩智浦的交易中,因为上述规则,这项收购案仅得到了包括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韩国等在内的八个国家和地区监管部门的批准,而未获得中国商务部的放行,导致收购流产。
但无论最终的收购结果如何,中国在这一体系的生态公司需要提早布局,嵌入式系统联谊会秘书长何小庆的观点是,与英伟达在产品上有竞争关系的公司,确实有必要提早做一些准备。
商云晴也对该观点表达了认同,在他看来,这桩惊天收购案中,中国成为了关键的变量,但我们不应该守株待兔,而是应该尽早研发出Plan B,以代替ARM的全部生态,真正实现自主、自研,而中科院计算所的通用型RISC-V将最有可能成为那个变量X,作为一种开源指令集,可以以此为基础做成商用的芯片,并有望与ARM和x86平分秋色。
当然,目前该技术还缺乏生态的支持,仅仅迈出了商业模式的第一步,但开源所带来的产业能量从来不可小觑,华为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芯片历史篇章的每一页都在说,无论成败,皆是成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