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热搜:
程序员
简洁模式
高级模式
用户组: 游客
消息
提醒
新听众
我关注的
帖子
道具
勋章
任务
设置
退出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or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搜索
首页
论坛
BBS
MCU单片机技术
程序员交流
ARM发布新款Neoverse处理器:单核性能大涨50%
[复制链接]
作者:
下星期去美国
版块:
›
MCU单片机技术
›
ARM
发布时间:
2020-9-28 17:35:52
1809
0
返回列表
下星期去美国
当前离线
注册会员
注册会员, 积分 1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73 积分
注册会员
注册会员, 积分 1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73 积分
积分
127
发消息
楼主
电梯直达
下星期去美国
发表于 2020-9-28 17:35:52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Arm 处理器核在性能方面的优势,不仅获得了美国的大型互联网公司的认可,在中国的大型互联网公司以及广大的软件生态系统层面,也获得了很多的进展。我们认为软件生态系统,特别在基础设施这个市场上,是非常重要的。”在近日举办的 “Arm Neoverse 产品路线图更新媒体沟通会”上,Arm 基础设施事业部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 Chris Bergey 如是说。
Neoverse 解决方案的推出是 Arm 跨向基础设施的第一步。现在,为了进一步加速基础设施转型,Arm 宣布 Neoverse 新增两个全新的平台 - Arm Neoverse V1 平台以及第二代的 N 系列平台 Neoverse N2。
据悉,Neoverse V1 作为 V 系列的第一个平台, 与 N1 相比,其单线程性能可提升超过 50% ,对于 CPU 性能与带宽更高要求的应用来说,是性能表现最佳的平台。重要的是,Neoverse V1 支持可伸缩矢量扩展(Scalable Vector Extensions, SVE),为高性能云、高性能计算与机器学习等市场带来庞大的应用潜力。
Neoverse N2 则被定位为可提供更高性能计算的解决方案,用来满足横向扩展的性能需求,其用例可横跨云、智能网卡(SmartNICs)、企业网络到功耗受限的边缘设备。相比于 Neoverse N1,Neoverse N2 在保持相同水平的功率和面积效率之余,单线程性能提升了 40%。
沟通会上,Chris Bergey 具体介绍了 Neoverse V 系列、N 系列、E 系列在产品策略与面向市场上的不同。他表示,在面向市场的策略上,Arm 采用的是与合作伙伴和和客户紧密的沟通,根据其对应的领域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建议。“整体来说,如果客户比较看重线程的需求,那么 N 系列就比较适合,如果客户需要运行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工作负载,那么 V 系列就能够提供更大的价值。这完全取决于客户对于在功耗,性能,面积上的需求与配置。”
据悉,Arm Neoverse 全新计算平台预计以每年增长 30% 的平台性能为指标,持续优化到 2021 年。由上也可以看出,Arm 本次发布的产品相比 Neoverse N1 分别提升了 50% 和 40%。当谈到如何保证 Arm CPU 是如何保证增速不放缓时,Chris Bergey 表示,Arm 早在 2018 年宣布的未来路线图计划中,希望每一代都能够有 30% 以上的性能提升,这与 Arm 的工程团队的努力和投入是分不开的,更与软件生态的逐渐成熟有很大关系。
与硬件性能相比,软件生态是企业应用所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据悉,Arm 持续投资软件生态系统,提供无耗损的开发体验与 “装机即用”的软件。Chris Bergey 表示,在云与边缘计算领域,Arm 的机遇包括云原生软件的支持,Arm 技术在该应用领域的性能与功耗表现,以及协助客户通过定制化的形式克服摩尔定律减速带来的挑战等。
据 Chris Bergey 介绍,Arm 将软件分成两种类型,一类是云原生的软件,另一类是传统的企业级软件。“云原生软件是 Arm 一直以来重视的领域,在这个领域 Arm 现在是拥有最大的持续集成 / 持续交付(CI / CD)平台的一等公民,并且在大多数编程语言的生态环境中,Arm 都扮演着核心角色。同时,Arm 也看到云原生技术在边缘计算领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一领域推出了 Cassini 项目,目的就在于为软件开发者提供流畅的体验。”Chris Bergey 说。
随着 V-RAN、O-RAN 等项目的崛起,云原生软件也将成为 5G 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传统企业软件领域出现了 “软件即服务”(SaaS)的发展趋势。Chris Bergey 表示,面对这一趋势,由于在 Arm 架构之上能够创造非常有利的产品,因此很多独立软件开发商(ISV)都对 Arm 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投入 Arm 的阵营,在中国市场这一趋势尤其显著。
最后,Chris Bergey 表示,要强化 Arm 云端市场的竞争力,最大的挑战在于时间。“从 Arm 的 IP 到芯片设计,到能够在数据中心部署,以及软件生态系统的支持,这仍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产业链的合作伙伴一起努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收藏
0
相关帖子
•
风河与Vector合作提供基于服务的SOA可用于ADAS自动驾驶
•
统信软件打造国产操作系统的“开放生态”
•
在文件管理机制上,linux与Windows相比谁更优秀
•
新手程序员必备5项技能,你都掌握了吗?
•
一篇文章带你了解「开源」和它的前世今生
•
悬镜安全董毅:如何通过三个步骤做好软件供应链的风险治理
•
智能汽车专题报告之软件篇:迈向SOA软件架构
•
如何达到架构师标准,java架构师学习视频
•
【干货】绝对是你没见过的超全Linux性能分析工具汇总!
•
受”误解“的JavaAI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表情
@朋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IT业界资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