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广西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练习

[复制链接]
作者:295255980 
版块:
程序员交流 招聘&找工作 发布时间:2020-11-30 05:25:20
12650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明是个聪明的孩子但是平时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都抱着侥幸的心理想靠运气通过,这次期末考试他考砸了,他认为是他自己运气太差的缘故。对于王明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
A.王明的做法属于外部归因,是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的表现
B.王明的做法属于内部归因,是一种消极的归因心态
C.王明应该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足而不是运气不好
D.王明如果不能够重新认识自我,那么他以后一定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1.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叫作。
A.个体身心发展
B.个体身心变化
C.个体身心素质
D.个体身心发展变化
2.由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与个体相关的其他社会关系等因素组成的环境可称之为。
A.自然环境
B.大环境
C.社会环境
D.小环境
3.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差异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4.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这句话主要反映的是。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C.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D.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5.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的典型代表。
A.多因素论
B.综合论
C.外铄论
D.内发论
6.自19世纪以来,成为现代大学的第二职能。
A.科学研究
B.教学
C.传播文化
D.促进经济发展
7.下列观点支持外铄论的有(多项选择题)。
A.玉不琢,则南山之圆石
B.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C.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D.父不慈,则子不孝
8.关于学校教育与文化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多项选择题)。
A.文化对教育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B.学校教育承担着传递人类所有文化的任务
C.学校教育承担着普及文化和更新创造文化的角色
D.文化与教育处于相互包含、相互作用的关系状态
9.“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说明家长和教师应满足儿童的一切需求,这样才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发展。(判断题)
10.教育通过选拔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判断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题干描述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2.【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包括自然条件与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与个体相关的其他社会关系)。
3.【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故本题选D。
4.【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题干中引用的故事是孔子到卫国,冉有给他驾车。孔子说:“好多的人啊!”冉有问:“人多该怎么办呢?”孔子说:“让他们富裕起来。”冉有又问:“富裕了又该怎么办呢?”孔子说:“教育他们。”反映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5.【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C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A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相互作用的结果。D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故选C。
6.【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力量比较集中,科学研究设备比较完备,学科比较齐全,有利于开展综合性课题和跨学科的研究。学校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是近代教育的显著特点。自19世纪德国威廉.洪堡创立柏林大学首开“科学研究与教学统一”之先河以来,科学研究就成为现代大学的第二职能。
7.【答案】ABCD。中公讲师解析:A选项引言的意思是玉如果不经雕琢,那也不过就是南山之上普通的圆石而已,说的是外界环境对个人发展的决定作用;B选项是说教育对人的决定作用;C选项是说外界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D选项是说父母的榜样作用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四个选项都支持外铄论观点。
8.【答案】CD。中公讲师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和性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因此,A说法错误;教育有传递和保存人类文化的作用,但不是全部的文化都通过学校教育来传递,在社会生活中的风俗风尚等也起着传递文化的作用。因此,B错误。学校教育具有普及、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选择、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因此C正确。文化也影响着教育内容的选择,二者处于相互包含、相互作用的关系状态。因此,D正确。
9.【答案】×。中公讲师解析:学校教育在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强调教育对儿童的重要性,但又要注意,家长和教师应该满足儿童的合理需求,才有利于儿童的成长。
10.【答案】√。中公讲师解析: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途径。
(来源:桂林教师公众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