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琼全国政协委员冯川建建议:对网络语言进行“大扫除”
南海网北京3月4日消息(南海网特派记者 黄丹)伴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近年大量网络语言井喷式涌现。有一些反映了时代进步,值得肯定,但不少粗俗猥琐的网络语言也奔袭而至。南海网记者3月4日获悉,在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住琼全国政协委员冯川建建议,对网络语言进行“大扫除”,规范网络用语,遏制不良价值观泛化传播。
冯川建指出,近年来,“蛮拼的”、“点赞”、“你懂的”等网络语言是新事物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特定流行词语,侧面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值得肯定。但同时,不少粗俗猥琐的网络语言也奔袭而至,其中诸如“丝”、“装逼”、“然并卵”、“卧槽”等网络语言,虽然采用了变字、谐音等伪装,但是其欲盖弥彰的含义和用词仍旧不能改变其粗鄙、低俗的本质。
“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络语言,一方面我们要宽容它,赋予它发展的空间,以保持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更要合理规范、正确引导它,将网络语言纳入汉语规则的范围,以减少网络语言对汉语的污染,对人们精神文明、尤其是对青少年价值观的侵害。”
“因此,对网络语言进行‘大扫除’,规范网络用语,遏制不良价值观泛化传播,在当前互联网发展一日千里的大情景下是十分必要的。”冯川建建议。
同时,冯川建建议从6个方面着手规范网络用语。
第一,由文化、宣传部门牵头,搜集网络低俗词语,开具网络低俗语言“清单”,供主流网络媒体把关使用,消除低俗网络词语扩散传播的途径。
第二,加快推进新闻宣传法律条规和相关条例的研讨、拟定,以文本化、制度化的方式规范网络用语。尤其对一些网站出于吸引眼球、博取点击量等目的,高频次的滥用、泛化传播恶俗网络词汇的媒体进行警告、行政处罚甚至更大力度的停业整顿,还民众一个规范优美的语言环境和网络秩序。
第三,加快完善语言文字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尽快落地、出台2013年以来便已开展前期调研、草拟工作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办法》。以此引导各级基础教育机构、大中专院校、各类社会宣传媒体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为网络语言净化工作打下良好的前提基础。
第四,积极倡导、树立“雅”的标准,梳理雅致词汇并加大其传播频次,挖掘社会正能量新闻人物作为宣传标杆,以“雅”反俗,以“正”压俗。
第五,加大对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基础设施投入和对文化实体和文化活动的扶持力度,引导文化名家、名人广泛开展文化舆论宣传,提升民众的整体文化素养和审美趣味。
第六,以校园教育为主阵地,有针对性的加强对青少年使用中华传统成语词汇、日常礼貌文明用语的引导和教育。
查看评论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