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眼看芯片之ARM
突然想起写了这些ARM SoC的文章,我还从来没有介绍过ARM这个公司。以下为转载,出处不知。
网上有不少介绍ARM处理器和历史的,那我就说说ARM的现状和未来吧。
ARM的总部在剑桥,同时在伦敦和纽约上市。市盈率常年超过100.这在芯片行业是个很夸张的数字,要知道Intel才十几的市盈率。原因有两个,第一名气大,移动界芯片的武林盟主。第二销售额低,净利也不高,2015年授权费和版税加一起才12亿美金,销售额连国内展讯都赶不上。ARM内部,真正盈利较好的只有做处理器的部门。
说到部门,ARM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全公司四千人,分布在处理器部门,媒体部门(图形处理器,视频和显示模块),系统IP和软件部门(总线,中断控制器,MMU,内存控制器,安全模块,调试模块,系统设计,各类基础软件),物理设计部门(物理库和处理器后端设计),软件工具部门(编译器,调试工具,仿真模型),物联网部门(蓝牙,物联网操作系统),图像信号部门,销售和市场部门,还有个商业发展部门(负责和战略客户的技术和联络,BAT之类,看着像是和市场部的内斗产物,英国佬的宫斗也是有千年传承的)。
ARM的赚钱方式简单明了,授权和版税。谁想用ARM的IP,那么跟据流片的次数,可以付一次流片的费用,也可以买三年内无限次流片,更可以永久买断。芯片量产后,根据产量,会按百分比收一点版税。这个和高通的版税完全不同,ARM全球一年版税也就几亿美元,只是高通的零头的零头。
作为重中之重的处理器设计部门,产品有A,R,M三个系列,和ARM名字重合,挺有趣。A指的是Application Processor,以前专指移动处理器,后来又扩展到服务器和网络处理器领域。R指Real Time,主要用于汽车,控制,固态硬盘,调制解调器等实时性需求较强的领域。M指MCU,一看名字就知道是微控制器,领域就更广,去年全球MCU出货量过60亿片,但单价很便宜。
A系列是ARM扬名立万的本钱,没有A系列,ARM也就是个高级8051的水平。ARM把A系列按照每赫兹功耗分为三等,低端的代表如A7和新出的A35,运行在几百兆赫兹,功耗几十毫瓦,适合手表和超低端手机。中端的代表如A53,作为大小核中的小核,运行在1-2Ghz,功耗3百毫瓦以下.当然也有人把它当大核用,功耗500毫瓦以上。再往上就比较丰富,A57是个相对较差的作品,再往后的A72,A73都达到了预期目的,运行在2Ghz以上,500豪瓦左右的功耗。在ARM的计划里,每年提升20%的每赫兹性能,2018年底会出一款单核性能和Intel Xeon抗衡的处理器,节点在7nm甚至5nm上,不知是不是能实现。我觉得有点悬,台积电的7nm上的最高频率和16nm也没差多少,加压到3Ghz了不起了,而x86现在就快到4Ghz了。ARM哪怕有每赫兹性能提升50%也赶不上Xeon。
R系列芯如其名,所有的设计都往实时性靠拢。可能有人对实时性有误解,以为实时性就是性能高,响应快,这是不完全的。实时性指的是,任何运算和处理,都在确定的较短时间内完成。按照这个理念,虚地址是不适合的,因为虚实转换查页表可能会连续不匹配,造成不可预计的访存时间。甚至中断处理中实地址访问内存时间也是不可控的,因为可能多个主设备存在访问冲突,必须使用绑定核的专有片上内存,才能保证几十个时钟周期内一定让中断得到处理。其它的措施,比如所有内部总线和缓存加入校验,采用双核冗余处理,都是R系列的特点。汽车和自动控制是R系列的典型应用。其余的存储控制器,3/4G调制解调器等,用处理器做的都是协议控制,不存在必须确定时间内响应的问题,只要平均延时达到要求即可。所以有人用A系列做这一类应用,毫不奇怪。
待续
查看评论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