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实现自我 服务惠及他人
——记定西市驻京团工委副书记付旭东
中国青年网11月14日讯(记者 刘洪侠)付旭东,黑衣短发,待人亲切和蔼,话语十分朴实。按他自己话说,他只是一名普通的进京务工青年,同时也做团工委的工作。但如果了解他的成长历程,你就会发现他绝不只是一个普通的务工青年。
进入付旭东的办公室,首先入眼便是大书柜上林立的各式证书、奖杯:2011年甘肃省五四青年奖、2010年定西市十大杰出青年、中华爱国诚信示范单位、2010年首都创业贡献奖银奖……能够获得这些奖项,绝不是一朝一夕的积累。
他,出生于定西市通渭县的一个偏僻乡村,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自己带头办企业,后来又带领当地数百名青年农民外出创业,从一个农民工打工仔成为享誉一方的“农民企业家”;他,一名平常的高考落榜生,却落榜不落志,自强不息创事业,被评为第三届定西市十大杰出青年;他,现在还是甘肃省青年联合会常委、共青团定西市驻京团工委副书记、北京伊耐特照明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付旭东。
从打工仔到董事长
1999年,是付旭东梦碎的一年。高考落榜,他带着无限失意回到自己偏远贫困的家乡——定西市通渭县北城乡徐庄村。“当时我就想,自己要什么?要做什么?要怎么做?这几个问题想通了,自然就不难做决定了”,重新回首当年的想法时,付旭东的眼中流露着坚毅,“凭借山里人的憨厚和执着,我为什么不能出去闯闯,成就自己的梦想呢?也许真的会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来。”
主意打定后,付旭东说干就干。2000年5月,他怀揣着梦想来到人生地不熟的首都——北京,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一步一步地用执着和汗水浇灌着自己的梦。在后来的四年多的打工生涯中,他当过建筑工、搬运工、电工、推销员,捡过垃圾、收过废品。一度住在不足6平米的房中,与蚊虫一起入睡。他也曾经受尽客户的白眼,徘徊无助过,但他用西北人特有的“犟劲”稳住了自己。“既然认定了,我就要‘活出自己’,不能动摇。”在百般艰难下,他仍会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潜心钻研市场经济知识和业务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实话说,之前的打工经历确实让我尝尽了人情冷暖,但是也锻炼出了强大的内心和出色的业务能力。可以说,没有之前的经历,就没有今天的我。”如今再回首自己的打工经历,付旭东感慨良多。
2004年6月,充满信心的付旭东,把自己的梦想赋予了更加真实的行动,注册成立了公司,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农民工老板。
“诚信、责任、敬业”,提及公司的经营理念,付旭东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我这个山沟里走出里的‘一介武夫’,要在职场中立足,就必须做到‘损人不利己的事不可为、损人利己的事更不可为’,就要凭诚信赢得社会认可”。
就这样,从打工仔到民营企业家,付旭东在事业上成功了,然而他从不摆大款的阔气,始终保持着一个大山儿子的本色,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他常说,“是党的政策让我先富起来,我要回报社会,让更多的人富裕起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他一直用实际行动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寻找一切机会真诚回报社会。
除了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奉献爱心外,付旭东已安排了家乡子弟40余人在本公司就业。他还以自己的公司为依托,成立了共青团定西市委驻北京团工委,就定西籍在京务工青年免费给予维权、信息咨询服务,为家乡困难群众送爱心、组织捐资助学,受到了家乡人民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实现自我,惠及他人
对现在的付旭东来说,公司的业务、团工委的工作、学校的课程,每一项都要亲力亲为,“我算是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寸金难买寸光阴’了”,但作为商场上的大忙人,驻京团工委的工作对他来说从来不是一个负担。“内心上没有冲突,时间上的冲突就不是问题。”
没有上过大学,对于付旭东来说始终是个遗憾,而在北京打拼,一种找不到家的漂泊感也让他时常彷徨。驻京团工委的工作,为付旭东漂泊的心提供了一个港湾,“驻京团工委的工作,让我知道自己不单单是在为自己做事,我是在做一个服务于更多人的事业,从自己出发,为大家打造一个一起进步的环境,为实实在在需要帮助的人服务。”这种社会认同和“大家庭”的归属感,是其他事业都不能给予的。
“筹集资金资助困难学生,安排务工青年就业,扶持创业青年,还有正在策划中的参与母亲水窖工程等等,这些事情我个人能做、也都在做,但我的能量总归是有限的,我能帮一个、十个,要想帮到一百个就已经很困难了,可实际上,帮助一百个困难群众根本是杯水车薪。”有了驻外团工委作为“后盾”,个人投身社会事业的尴尬得到了缓解,在驻外团工委的号召与组织下,更多的力量集中到一起,用感情组织联络引导青年,用实事帮助服务困难青年,付旭东正是其中的一员。“钱永远是赚不完的,我也没想着要买多好的车,多大的房子,那么我拿出更多的精力和物质去服务大家,看到更多的青年获得成功,听他们说一句‘付哥,你说的真对。’‘付哥,我一定能做出个样子。’我就很满足了。”说到这里,付旭东的脸上挂着发自真心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