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有成后却回到农村,对许多大学生来说,或许是一种无奈;在乡亲们看来,或许是没有出息。但是农村也蕴藏着许多创业机会,回到农村创业发展同样大有作为。如毛泽东主席所说:“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大有可为的。”事实上,农村是当下更适合创业,更能让青年人施展才华与抱负,更能让青年人拥有人生出彩机会,享有梦想成真机会的广阔舞台。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就有这样一位大学生,放弃了城市里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选择了到农村去实现他的农业创业梦,他叫余方,是杭州市农村青年兴业带头人协会的一名85后会员,刚刚获得了“全国优秀团员”荣誉。去年,余方和他的团队销售了2000多万的早竹笋。
技艺代代传
生于1987年的余方,从小在农村长大,房前屋后都是竹林,林子里面至今留有儿时嬉戏的美好回忆。“小时候在竹林里荡秋千、翻跟头,和其他小朋友比赛爬竹竿。家里的一些家具,还有我们小孩玩的各种玩具,很多都是用竹子做的。长大后,我的学费、生活费都来源于这片竹林。”尽管对竹林感情至深,但余方之前从来没有想到过,这可以成为他梦想开始的地方。
杭州市余杭区拥有35万余亩竹林,出笋量大、笋味好的早竹为当地盛产,其早竹笋备受长三角地区消费者的追捧。一般而言,每年的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是早竹的集中出笋期,但在江浙一带,元旦到春节期间是竹笋消费最火爆的档期,价格比三四月高几倍甚至十几倍,最高的时候超市里卖90多元1斤。
当地的笋农们一直采用竹林覆盖的方式让早竹笋“春笋冬出”。早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杭州就有冬出的春笋被作为国宴用品款待国宾。但知易行难,“覆盖”这项简单的体力活,谈不上高新技术含量,却门道诸多,稍有不当就易造成竹林衰败。譬如覆盖物的选择,发酵物的含水量控制等直接关系到覆盖发热的效果,而覆盖发热的效果又直接关系到出笋时间和各个阶段的出笋量,因为笋价波动大,同样的产量早一天和晚一天就可能造成很大的产值相差。覆盖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竹林的生长规律,打破了规律就会造成竹林衰败,再恢复就难了。
余方的父亲余兆根是当地的著名笋农。只有初中文化的余兆根,靠苦读种植业相关理论知识和实地总结生产经验,钻研反季竹笋栽培种植技术,逐渐成了当地笋农皆知的“土专家”。“我还在读小学的时候,他就经常坐公交车去杭州城里的图书馆和新华书店找资料学知识,有些类似于植物志那样的书,光目录检索就有一大本,具体内容又在另外一本上,如果刚好这家店里没有,就得去另外一家店找。他不会找这些资料,就每次都带着我去帮他找。”余方回忆道。
对于竹林覆盖,老余传授了很多经验给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