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电子技术 > EDA > 基于FPGA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实现[图] -
本文所属标签:
为本文创立个标签吧:

基于FPGA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实现[图] -

来源: 网络用户发布,如有版权联系网管删除 2018-08-09 

[导读]

1 引 言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21ic.com/app/eda/201807/799130.htm

在雷达及声纳信号处理系统中,波束形成算法通常采用DSP软件编程实现,控制逻辑电路采用CPLD来完成,这种方法具有软件编程灵活、功能易于扩展的优点,但对于实时性能要求很高的系统,如雷达、声纳探测和超声成像等系统中为了提高对目标变化实时跟踪和测量,就必须尽量缩短信号处理的时间,过长的运算处理时间会对水下目标的探测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声纳的检测能力就会迅速下降,以至完全失去检测能力,而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ABF)就是声纳能够根据周围环境噪声场的变化,不断地自动调节本身的参数以适应周围环境,抑制干扰并检出有用信号。因此采用FPGA来实现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是满足复杂海洋环境超声阵列波束形成的较好途径。

最小均方自适应算法(Least Mean Square,LMS)较其他自适应算法具有结构简单,计算量小,易于实现等特点。FPGA实现LMS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比采用现有DSP来实现可以明显提高信号的处理速度,节约资源,能更好地满足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波束形成系统相当于一个时空滤波器,自适应波束形成系统可采用IIR和FIR两种结构。与IIR滤波器相比,FIR滤波器具有以下优点:可得到严格的线性相位;主要采用非递归结构,从理论上以及从实际的有限精度运算中,都是稳定的;由于冲激响应是有限长度的,因此可以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运算速度快;FIR滤波器设计方法灵活。

本文采用自适应的FIR滤波器结构,结合时延最小均方(DLMS)算法,充分利用FPGA芯片运算速度快,存储资源丰富等优点设计和实现了基于FIR超声阵列自适应波束形成。主动声纳信号为窄带信号,通常采用复数形式表示,在空间滤波器模块采用了循环移位流水乘加器,使复数乘加运算节约了大量资源,同时用并行乘法器完成了DLMS算法,并给出了系统软、硬件模块和仿真分析。

2 超声阵列波束形成系统模型及原理

2.1 系统架构及原理

自适应波束形成又称自适应空域滤波,他是通过对各阵元加权进行空域滤波,来达到增强有用信号、抑制干扰的目的



              查看评论 回复



嵌入式交流网主页 > 电子技术 > EDA > 基于FPGA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实现[图] -
 

"基于FPGA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实现[图] -"的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

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