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4-3】2018(第二届)微流控技术前沿研讨会
小桔灯网微信号:ivdnet
体外诊断网(www.iivd.net),微光前行!由生物谷主办的“2018(第二届)微流控技术前沿研讨会”将于2018-8-17到18日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将设立:
分论坛一:微流控技术基础研究进展
分论坛二:微流控医疗应用市场的挑战与机遇
分论坛三:微流控新型检测和传感技术
以下是部分嘉宾的演讲摘要
↓↓↓
林金明 教授
清华大学化学系
演讲题目
微流控芯片上细胞共培养及其药物代谢分析方法研究
演讲摘要
通过设计微流控芯片,尝试构建了肠-肝-胶质瘤仿生系统以评估联合用药治疗胶质瘤。将中空纤维(HF)嵌入微流体芯片的上层中,用于培养Caco-2细胞以作为人工肠模拟药物递送。在芯片底部培养的HepG2细胞作为人工肝来代谢药物。在这个肠-肝脏代谢模型中,系统评价了联合用药对胶质瘤U251细胞的作用。药物伊立替康(CPT-11),替莫唑胺(TMZ)和环磷酰胺(CP)通过连续输注到肠单位中模拟药物在肠中的作用。在肠吸收和肝脏代谢后,前药转化为活性代谢物,其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CPT-11和TMZ联合的抗癌活性明显高于单药CPT-11和TMZ。配伍用药组CPT-11和TMZ,CPT-11和CP,TMZ和CP在半数抑制浓度下的联合指数(CI)值分别为0.137,0.288和0.482。此结果表明,CPT-11和TMZ联合组优于CPT-11和CP组以及TMZ和CP组对U251细胞的作用。通过与质谱分析平台联合进一步研究了CPT-11和TMZ的代谢机制。该仿生模型能够执行长期细胞共培养,药物递送、代谢和药物作用的实时分析,有望系统模拟体外生理和药理过程。发展了一种专门研究联合用药吸收、代谢动态过程的微流控肝肠芯片。该微流控芯片上层蛇形中空纤维腔内孵育Caco-2细胞模拟肠腔组织研究药物吸收、转运过程,下层腔室内培养HepG2细胞研究药物代谢作用。在该长效动态共培养芯片上,我们观察了Caco-2细胞和HepG2细胞在联合用药作用下的吸收、转运和代谢行为。Genistein和DTIC被作为模型药物用于联合用药首过代谢研究。药物作用肝肠芯片12小时后,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和药物肝毒性,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检测HepG2细胞代谢情况。结果显示,联合用药在浓度250 μg/mL以上时引起细胞凋亡、影响代谢能力发挥;在100 μg/mL以下未出现明显凋亡现象,可以实现HepG2细胞代谢作用发挥,质谱检测结果也说明代谢产物的产生情况。该肝肠芯片系统在动态条件下实现了药物代谢过程的模拟,有望为临床药物开发提供良好的体外模型。
赵远锦 教授
东南大学
演讲题目
微流控与器官芯片研究
演讲摘要
器官芯片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的研究方向。其主要目标是要在芯片上模拟生物体的环境进行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培养,研究并控制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生物学行为,从而实现能够模拟生物体环境的器官移植以及药物评价等。在各类器官芯片的研究中,构建具有生物学功能的心脏、肝脏芯片对药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际上有多个研究组都在进行器官芯片的构建及应用研究。尽管相关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目前的器官芯片主要是在芯片中简单的进行细胞培养,其离最终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距离。究其原因在于,器官芯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目前面临着细胞的三维培养、器官微血管的构建、微器官功能的再现、以及细胞及代谢过程的在线监测等多个科学和技术瓶颈问题。本团队在近今年中对生物医用材料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设计,并利用微流控技术制备获得了一系列结构功能特异的生物材料,解决器官芯片构建所面临的瓶颈问题。
李刚 教授
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演讲题目
面向便携式、低成本应用的微流控技术
演讲摘要
利用无源或者简便的微流体操控技术发展简易、低成本、自动化的微型生化分析检测器件或设备,以应用于偏远乡村或社区诊所中疾病的快速、低成本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报告主要介绍本课题组面向便携式应用开发的若干种简易、低成本、紧凑型微流控技术,包括基于毛细作用和离心力协同作用的高通量筛选技术、基于即贴即用型预脱气PDMS微泵和毛细微阀协同作用的自动定量分配和混合的技术、基于油相触发的被动微阀技术、基于集成真空“电池”的液样自动数字化分解技术,这些技术为发展低成本、一次性微流控分析检测系统提供了很好的技术保障。
余波 总经理
绍兴普施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演讲题目
微流控检测系统在体外诊断领域中的开发与设计
演讲摘要
报告将介绍微流控技术的四个主要技术流派(片式、卡式、液滴、盘式)在医学检测中的应用情况,重点综述在POCT检测应用中的最新进展。同时以免疫检测为例,介绍国内外微流控技术平台在此方向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进展、优缺点等,阐明微流控技术结合均相免疫反应体系的优势。
离心盘式微流控芯片技术由离心力简易驱动微液体,其特点是平行化操作,试剂消耗量少,速度快,容易实现自动化,适用于多指标或多样本检测,可用于小型自动化的样品检测。本报告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盘式芯片的设计原理、制作过程及如何与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结合进行应用开发。
王战会 CTO
天津微纳芯科技有限公司
演讲题目
微流控芯片技术临床检验系统产业化
演讲摘要
临床检验装备是疾病诊断和健康体检必备的分析仪器。目前的临床检验装备主要以大型设备为主,体积庞大、价格昂贵、操作复杂、运行成本高,仅适合于配备了专业操作人员的中心实验室使用,所以主要配备在我国大中型医院使用。国内近百万家基层医疗机构几乎无适合的检验设备使用。微流控芯片技术在微型化、集成化和便携化方面的强大优势使其具有巨大的潜力用于发展适合于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的检验装备。本文以临床生化检验装备为例介绍微流控芯片技术临床检验系统商业化应用。
陆瑶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演讲题目
基于高密度抗体阵列的单细胞分析
演讲摘要
细胞是生命存在的基础,探索生命健康与疾病常需要以细胞研究为基础。由于细胞与细胞之间存在差异,群体细胞的研究结果只能得到一群细胞的平均值,这往往会掩盖个体差异信息。为更全面的了解细胞以服务人类健康、疾病研究,单细胞分析就变得尤为必要。单细胞分泌蛋白分析是用于检测单个细胞间蛋白质表达的个体差别、鉴别细胞免疫功能差异的方法,在疾病诊断、药物疫苗开发等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我们设计开发了一种高通量、高内涵单细胞蛋白分析平台(单细胞抗体条形码芯片,Single cell barcode microchip, SCBC),可对数以千计的活体单细胞所分泌的42种蛋白分子分别进行同时检测。基于此平台我们实现了单细胞功能蛋白免疫分型、单细胞分泌蛋白动态分析、单细胞三维培养/分析等应用,并尝试将其应用于临床实现个体化、精准诊疗。
参会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 End -猜您喜欢往期精选
1. 体外诊断试剂迎来“战国时代”
2.国产医疗器械注册周期与费用知多少?
3.IVD人才市场(我来了,你在吗?)
除小桔灯网原创文章外,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加入实名制微信群
点击“阅读原文”联系参会!
查看评论 回复
"【1474-3】2018(第二届)微流控技术前沿研讨会"的相关文章
- 上一篇:Microchip IoT解决方案在线直播研讨会
- 下一篇:谷歌进军芯片业面临的挑战